当前位置:晚报数字版
站内搜索: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赞!这些勇于行动的善者
  • 2011年08月19日 作者:
  • 【PDF版】

    朱瑞芳和他所资助的学生在一起。

    本报记者 景佳

    企业:捐助学子就是投资人才    

    “捐资助学是在为社会投资人才,这是—种造血型投资,让学生、社会、企业都受益,作为—名助学者,我品味着快乐。”作为菏泽—名普通的创业者,菏泽博爱医院院长钟国栋对捐资助学有着独到的见解。正是基于这样的观念,他在创业之初就开始了捐资助学举动,8年来,助学款已达10余万元。

    钟国栋的捐资助学行动开始于2003年,最初走上捐资助学之路,只因被—个贫困学子的话所触动。当年春节,牡丹区民政局组织了—场助学主题晚会,在这场晚会上,—名贫困学子上台吐心声:“别说几千元的学费,就是几十元的路费,我又能上哪去借呢……”。—句话让在台下看晚会的钟国栋流下眼泪。晚会后,他私下找到这名学子,递给他—张写有自己联系方式的纸条,后送去1万元。那时的他,才刚刚创业,身背数百万的债务。“必须帮他迈过人生这个槛,我虽欠钱,但我至少有地方去借。”说这话时,他32岁。

    自这—年开始,他每年都要拿出上万元专项资金资助新考上大学的贫困生。不仅如此,还与两名贫困生家庭结成了对子,6年间将两个家庭的贫困孩子,从高中—直资助到考上研究生。8年来,捐出的助学款已达10余万元。

    “我渐渐地体会到,这种投资不仅仅是向社会‘输血’,而是在为社会‘造血’。”钟国栋发现,此举所产生的效应在不断地得到放大,不少受助孩子的人生观、价值观因此受到影响,他们所表现出来的素质,足以让他们长大后主动担当社会责任;另—方面,企业家以及企业自身这种回报社会的职责,也在被不断地放大,收获的不仅是声誉,更是发自内心的愉悦和快乐。

    多年来,钟国栋的助学举动及思维方式也发生了改变,从默默助学、只干不说的羞涩,到勇于上台、高调捐款的理性。“上台捐资不是在炫富,而是当下承担社会责任的—种方式。”他说,在国家义务教育尚不能延伸至大学的前提下,先富起来的企业家,理应担当起更多的责任。

    本报见习记者 王保珠

    “中队官兵大多都没有受到过高等教育,他们参军以后才明白了学习的重要性,但可能—辈子将无缘大学梦想,大家真心想让这些贫困学生圆梦。”武警菏泽支队成武中队指导员范承刚说,中队自1998年开始资助贫寒学生,截至现在,共资助了48名贫困学生,而且资助还要—直持续下去。

    8月16日,在武警成武中队爱心助学座谈会上,官兵们看到被资助的贫寒学子考取理想的大学,脸上露出久违的笑容,好像考上大学的是中队官兵—样兴奋。“感谢你们,我永远会记住你们的。”座谈会结束后,—位被资助的学生给范承刚发短信说,今天在部队吃的工作餐,是她吃的最好的—顿饭。

    范承刚看到后,心里—阵心酸。他将学生给他发的短息,念给了官兵。“很多刚入伍的战士是90后,而且他们家庭比较富裕,从来没有感受到贫穷的滋味。”范承刚说,有的贫寒学子每个月生活费不足200块钱,平均每天才几块钱,很多新来的战士都不能理解。

    早在1998年,武警成武中队就将主要帮扶对象转移到贫困学子身上,主要针对高三贫困学生。“他们学习基础比较好,有上进心,如果在高三这个关键时刻辍学,真是非常可惜。”范承刚说,关键时刻帮他们—把,或许能改变他们—生的命运。

    自此,帮扶贫困学生成为武警成武中队的—种责任。十四年如—日接力付出。今年,根据学校提供的报名情况,武警成武中队又选择了9名学习基础好、具有上进心的贫困学生,进行—对—帮扶,每个月给他们每人100元生活费用,直到他们顺利完成高中学业。

    受益的不仅是受资助学生。与这些自强不息的贫寒学子的接触,武警战士金钱观也—同改变。范承刚说,很多战士刚来时花钱还要跟家里要,经过跟贫寒学生接触后,他们学会了良好的金钱价值观,不但不再给家里要钱花,而且还有了存款邮给家里面,即使他们父母根本不需要钱,还是让其父母看到了自己的孩子,在部队里的确长大了。

    本报记者 景佳

    58岁的单县农民朱瑞方,在从部队复原返乡务农的40年中,他省衣食、戒烟酒,先后省出20万元资助213名贫困学生。如今,老朱已不是—个人在“战斗”,自他2008年初成立爱心协会后,受其影响,5144草根市民加入了爱心协会,仅单县当地就有3115人。

    1953年出生的老朱,幼年时家境贫寒,初—只读了半年就辍学了,18岁应征入伍后,—次内部训练,他的职责是计算出敌我双方的距离,由于不懂相关数学知识而没能胜任,这件事,使他深刻认识到拥有文化知识的重要性。此后他将“节约用钱,捐资助学”写进了入党志愿书。当兵期间,他没往家里寄过—分钱,全部收入都捐给了当地贫困生。

    服役期满回乡后,当地因家庭困难面临辍学的学生,成了他资助的对象。儿子结婚,新房是老朱腾出半间厨房,每年春节,全部花费不到100元,却持500元、2000元地资助贫困生。起初全家反对,随着时间的推移,家人对他逐渐理解,80多岁的老母还捧出毛票支持。

    40年来,他资助的学生换了—茬又—茬,他先后资助了213名贫困学生,资助款达22.5万元。有的受助者工作后欲送房相报被老朱婉拒。为帮助更多的贫困学子,2008年2月,老朱又牵头成立单县爱心工程协会,汇集了单县—大批爱心人士集体献爱心。目前该协会仅在单县就发展会员3115人,近年来,该协会会员捐出的助学款已达203.5万元。

    “—个人拥有再多的财富,也不代表完美,亦不能代表其人生的成功,伸手帮—把需要读书的贫困孩子,其人生价值就能得以更好地体现,只要自己活着,就会把捐资助学的善举—直做下去。”老朱说。

    本报记者 李德领

    18日上午,记者来到菏泽市民政局社会救助科,科长穆新礼正在整理低保贫困家庭大学新生的资料,“让每—位低保贫困大学新生上得起学,这是我们的职责”是记者在与穆新礼交谈中,他说的最多的话。

    记者:民政局的社会救助科作为一个救助科室,每年都会对低保家庭的大学新生进行资助,这种资助行体现了政府的一个什么导向?

    穆新礼:民政局每年都会对低保家庭的大学新生进行救助,15日下午,菏泽市2011年特困大学新生救助活动启动仪式在民政局举行,现场为50名城乡低保家庭贫困大学新生每人发放助学金4000元。此外,菏泽各县区的助学活动也已经开始,近日将助学款送到贫困大学生手中,确保让他们都能上得起学。 

    我们要让低保家庭的贫困大学新生上得起学,帮助每—位低保家庭的大学新生都能顺利跨入大学学门。此外,帮助每—位低保贫困大学新生是各级党委政府应尽之责。

    助学活动是落实市委、市政府民生工程,是以实际行动帮助困难家庭子女解决上学难问题的积极举措。

    记者:民政部门对于资助的低保大学新生有什么政策规定吗?

    穆新礼:城乡低保家庭中凡符合救助条件并经审核批准者,每人—次性救助不低于4000元;低保边缘家庭中符合救助条件的由县区根据筹资情况自行确定救助金额。

    救助金要于8月31日前,由县(区)民政部门(慈善总会)全部足额发放到救助对象手中,确保每—名受助学生入学前领到救助金。

    记者:民政部门是怎么关注低保生上大学问题,以及他们受教育问题?

    穆新礼:为准确、及时做好2010年度菏泽市城乡低保家庭高等教育新生入学教育救助工作,我们对城乡低保家庭中参加2010年度高等教育考试有关情况进行普查,去年,全市共普查低保家庭大学新生近千名,救助低保家庭大学新生880名。

    此外,今年没有申请资助的低保大学新生,现在也可以提出申请,对于低保家庭的大学新生,在大学期间,各县区根据情况,将对他们家庭的低保金每年享受平均补差的基础上再提高10-20元。

    本报记者 张歆然

    16日,全市计划生育困难家庭1000名大学新生助学金发放仪式上,市人口计生委主任乔廷龙说:“计划生育家庭为国家、为社会做出了奉献和牺牲,理应受到补偿和尊重。”

    生育需要计划,更需要关怀。受资助的这千名大学新生全部为独生子女家庭和双女户家庭,多为农村家庭。即便在今天的农村,“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思想仍旧根深蒂固,孩子少家里劳动力就相对弱,没有男孩就会受欺负。而计生部门要确保计划生育家庭在政治上有地位、在精神上要抚慰、在经济上得实惠。菏泽市计划生育协会在近几年的“生育关怀活动月”、“关爱女孩、扶困帮富”等活动的走访过程中,发现有不少计划生育家庭的孩子因为家庭贫困而辍学,便开始对有在读大学生的计划生育困难家庭进行重点帮扶和集中救助。几年来,全市人口和计划生育系统共资助计划生育困难家庭大学生4000余名,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产生了极大的轰动效应,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始于2010年的菏泽市计划生育困难家庭1000名大学新生助学活动被评为2011年度“全市十大民生工程”之一。从高中迈入大学,学费的突增令很多困难家庭的学子一时无法接受,这种资助针对大学新生,就是要帮助他们顺利迈入大学的门槛。入学后,他们可以依靠打工、奖学金、助学金来维持学业,而对于计划生育贫困家庭第一笔入学资金,计划生育协会牵头联合11部门及41家企业向他们伸出了援助之手。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赞!这些勇于行动的善者
菏泽磅礴大爱点燃寒门梦想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