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老北京,人们通常会想起红墙黄瓦、京韵大鼓、大碗茶这些富有京城文化、生活气息的事物。此次“第三届中国(山东)书画名家精品博览交易会”上,马海方将带来他二十余幅春夏秋冬、鸟事、天桥写照等系列的旧京民俗代表作品,朴真风趣,京味飘香,让观众在享受艺术之美的同时,细细品味这些旧京遗韵。
马海方成长于北京,师从卢沉、姚有多、刘勃舒诸先生,经过几十年不懈努力,他的绘画题材由点到面,由浅入深,不间断地充实、提高,作品涵盖老北京风情习俗之方方面面,笔精墨妙,引人入胜,风格独特。他以没骨入画,适度勾线,在强调造型准确的基础上对人物作适度夸张,且设色巧拙明亮,不拘一格;在继承传统水墨的同时巧妙融入西画、民俗元素,使之极具观赏性,形成独树一帜的绘画风格。
马海方的创作把目光与笔触聚焦在老北京风情的百姓市井的世态之中,并从中追寻沉淀深厚的“京味文化”。因此,画家笔下的平民百姓诙谐、幽默、智慧、乐天、达观,栩栩如生地展示出北京文化意味的醇厚与绵长。同时,画家对题材世俗化与艺术化的处理强调外部表象与内部本质的协调统一,旧京人物被画家给予笔墨化、形式化、意趣化的处理,既灵动又质朴。马海方在创作中并不刻意去塑造,而是努力减少思想意识的重压,减缓情感的波动,一切都在条理与分寸之中。他把一种闲适、散淡、自然、平实的风气流露出来,制造了完全不同于古典文人画与今日主流绘画的别致情调来,让人们看到更接近绘画本体与人性本身的绘画。譬如《磨剪子菜刀》、《进城》、《清秋》、《溜早》、《乐在棋中》、《知音图》、《旧京庙会》与《鸟趣》等,都在平实、散淡之中体现出生活的原汁原味与老北京文化的别样乐趣。马海方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说,“我画的很多生活方式现在已经消失。北京在建设国际大都市的过程中,失去了很多本土特色的东西,作为艺术者,我们有责任用画笔把这些老北京生活状态记录下来留给后人。不仅北京,现代社会中有越来越多的外来事物代替了我们原有的东西,所以我们要用更多创作来表现地域风情。地域的就是民族的,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北京风情在世界范围内独一无二,这就是我创作的意义所在”、“山东是文化大省,喜欢画、懂画的人很多,因此,此次展出的作品都是我精挑细选出的代表作品,让山东观众更多地认识、欣赏地道京味文化。”
(东野升珍)▲旧京钱庄图 马海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