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晚报数字版
站内搜索: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郯城七旬老人收藏20多张地契房契
最早地契距今已174年
  • 2011年08月26日 作者:
  • 【PDF版】

    孙继康拿出他家祖传的地契。

    “这些都是我家家传的老地契。”8月25日,郯城县李庄镇蔡村71岁的村民孙继康向记者展示了他家祖传的地契。他共收藏了二十多张老地契和房契,有清朝道光、宣统年间的,还有民国、解放初期的地契,其中保存最完整、最有价值的一张地契是清朝道光年间的,距今已有174年的历史。

    174年前的地契上加盖了五个官印

    25日上午8时,记者在孙继康的家里见到了这张距今174年的清朝道光年间地契。这张地契因年代久远,部分宣纸已破损。由于字迹潦草,孙继康老人经多年查阅古书,也只能认出部分字句,地契上用毛笔写明,买入者姓名为“孙曙”,买卖时间为“道光十七年五月十四日立”。地契上写着,一个叫“王允光”的人因急需钱财,经“中人孙安吉说合”而立下了卖地字据,卖地二十亩六分。

    “这张地契之所以珍贵,保存最完整、最有价值,是因为它是由‘草契’和‘官契’共同组成的。”孙继康指着这张地契告诉记者,古时的地契,分为“白契”和“红契”。买卖双方未经官府验证而订立的契据,叫做“草契”或“白契”。立契后,向官府交税的叫“税契”。官府办理过户过税手续后,在“白契”上粘贴由官方排版统一印刷的契尾,加盖州县官印就成了“官契”或“红契”。

    记者注意到,这张泛黄的宣纸薄如蝉翼,上面加盖的五个官印,还清晰可见。“地契中提到的买房人孙曙是我的十一世祖,到我这一辈已经是第十七代了。”孙继康指着地契上“买房人”说,该地契还对地的范围进行了界定。

    20多张地契跨越115年

    “我家除了这张清道光年间的地契,还收藏了二十多张不同时期的地契。”孙继康说着从堂屋的书柜里小心翼翼地取出来一个纸质袋子,里面的地契按照不同的年代进行了分类,并用一张白纸作为铺垫。

    原来,他早已把这些地契按年代装订在一起,分成了4叠,分别是清道光年间、清宣统年间、民国年间以及解放初期的地契。这些地契最早的系道光十七年(1837年)的,最晚的是解放初期(1952年)的,时间跨度115年。

    孙继康告诉记者,文革时期为保存好这些老地契,他的堂弟孙玉就将地契藏在屋顶的墙壁里,后来老房重建时,孙玉把这些地契取出来进行保存。从2001年开始,这些地契就一直转而由他保存。2008年3月,他开始整理孙氏族谱时,还将地契进行了精心的整理,并装裱好写了序言。孙继康表示,不管这些地契收藏价值如何,他都会将它们保存下来,传给后人。

    “从民俗和文史研究的角度出发,这些地契很有意义。”25日下午,临沂民间收藏家高雷告诉记者,这些清朝的地契真实地反映了清朝时期房地买卖关系、地价变动、农民负担程度等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一些情况。

    文/片 本报记者 刘海蒙 王璐 实习生 袁会超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梨树初秋开花,稀奇!
最早地契距今已174年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