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晓闻
临近9月份,岛城各大高校陆续开始新生报到。然而在报到现场,绝大多数新生都有家长陪同,拎行李、排队,亲友团全程“打理”,有的新生甚至因对新环境不能适应,向父母提出了不想上学要回家的要求(本报8月29日C05版曾报道)。
不知从何时起,大学新生报到的现场有了家长们鞍前马后的身影,送新生的车队和亲友团也一年比一年壮观。已经长大成人的孩子们依然无法“断奶”,即便是现在的大学基本上都具备了比较完善的学生服务体系,从在各个车站出口等候接新生的校车,到校园各个角落等着帮忙提行李、办手续、找宿舍的师兄师姐。
家长担心孩子旅途安全、陪同孩子入学报到,顺便感受一下孩子的校园文化,这倒也无可厚非。不过,“组团式”的陪同、“保姆式”的操心就不免有些过火了。毕竟大学是人生的一个新起点,也是孩子“精神断奶”的一个绝好机会。想必家长们也都希望孩子经过大学教育,成长为栋梁之才。殊不知,培养人才不只是学校的责任,更是家庭的重任。独立的生活能力、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健全的人格,这些都是一个社会栋梁不可或缺的素质,却是单纯的大学教育无法培养出来的。有良好的家庭教育、较强的自主能力做基础,高等教育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家长不能永远把孩子捧在手心里,孩子更不能永远把自己当成“贵族”,只有有了“扫一屋”的主动性,才能实现“扫天下”的鸿鹄之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