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晚报数字版
站内搜索: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点泥成“人”
  • 2011年09月05日 作者:
  • 【PDF版】

    本报记者 霍晓蕙

    近几年,幽默夸张、神采飞扬的汉方陶艺经常出现在公众视野里。2010年,他的陶艺群雕《老济南印象》亮相,前不久,他的“刘老根陶艺群雕———东北二人转三百年”又得到社会的关注。

    上世纪70年代出生在潍坊农村的汉方,童年的乐趣离不开泥巴。因为有这种泥土情结,创作时汉方的思维一直活跃在童年时代的生活情境之中,“把前辈的人和祖宗的事一件件拣拾起来”,使之重新鲜活,并赋予其生命的另一种意义。每件作品的创作过程,都充满对乡村农事农人的回忆,充满泥巴味儿。

    在山东艺术学院读书时,学舞美专业的汉方常常跑到雕塑专业教室“偷艺”;大学毕业后他办起了广告公司,再后来他全身心投入陶艺创作。2003年“非典”期间,是他研究“泥人”最为“疯狂”的时候,曾几个月把自己关在工作室里,蓬头垢面地埋头做陶。“经过无数次探索与寻找,终于找到了感觉”,《塞上曲》、《我是谁》、《有奶便是娘》等他认为比较满意的作品,就是这个时期一股脑儿出炉的。

    汉方敢于夸张,他作品中的男人皆“三大”(手大、嘴大、脚大),女人皆“两大”(胸大、屁股大),因此他本人也被朋友戏称为“五大郎”。那些大碗喝酒的汉子、丰乳肥臀的泼辣媳妇儿、懵懂憨厚的村娃……夸张得自然,产生出一种特殊的美,让人感受到燃烧的激情、奔放的灵魂。

    汉方陶艺粗犷,像是中国画中的大写意,率性而为。但在“写意”的表象下,更有巧妙之处。且不说人物的神态细腻入微,单说陶艺的釉色就非常细腻讲究,体现出作者善于捕捉生活细节的匠心。

    汉方告诉记者,创作出一件满意的陶艺作品并非易事,“没有生命的泥土,当注入思想后便有了灵魂,高温煅烧后,还会出现意想不到的奇迹,这是一种涅槃。” 摄影:陈文进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O收藏热点邮市今年“生肖”热徐文喜
简讯
点泥成“人”
沈周八米长卷亮相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