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晚报数字版
站内搜索: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彩瓷之冠”的前世今生
“中华彩瓷第一人”熊建军和他的洋彩珍瓷
  • 2011年09月05日 作者:
  • 【PDF版】

    ▲熊建军和“万寿连延”大吉葫芦瓶。

    ▲故宫陶瓷专家叶佩兰和“万寿连延”大吉葫芦瓶。

    ▲“复活”的洋彩“万寿连延”大吉葫芦瓶

    失传两百多年的洋彩工艺成功复活

    据了解,张永珍女士拍得的这件清乾隆洋彩“万寿如意”葫芦瓶,又名“万寿连延”葫芦瓶,整件珍瓷造型自然流畅,运用乾隆年间备受推崇的奢华繁缛的装饰工艺“轧道锦地”,以细针状物在釉面上刻画卷草纹、凤尾纹和花卉纹以表现“锦地”效果,瓶上所绘纹饰色泽艳丽多变,重叠交错,构图精巧。另其绘制“万字符”和“寿字符”组成的绵延不绝的大吉图案,象征“身份尊贵、帝王之气”,寓意万寿无疆,福寿齐天,“黄地”为帝王专属、尊贵至极,配合绝妙“锦上添花”轧道工艺,达到了富丽堂皇、细致缤纷的宫廷艺术效果,是史上难得一见的艺术珍宝!

    然而,人们有所不知的是,曾经成功破解珐琅彩“密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中国彩瓷工艺美术大师熊建军对这件乾隆浅黄地洋彩锦上添花“万寿如意”长颈葫芦瓶进行了成功的复原,已断代失传两百多年之久的官窑洋彩制瓷工艺同时也被“中华彩瓷第一人”熊建军成功复活。

    熊建军是近200年来唯一全面掌握珐琅彩、洋彩制瓷秘技的景德镇传统技艺传承人,也是故宫博物院、中国国家博物馆和台北故宫博物院彩瓷指定复制专家,被誉为“中华彩瓷第一人”。

    此次复原由中国文物学会、景德镇市官窑研究所联合监制,由熊建军亲自调制配方、配制泥、釉,研究造型和纹饰,并与专家组夜以继日地研究试制,最终成功再现了奢华繁缛的乾隆“锦上添花”轧道制作技艺。

    熊建军亲自高仿复制的这件官窑洋彩万寿葫芦瓶,高40厘米,口径6.8厘米,底径11厘米,长颈小口,瓶口略外延,瓶体双节构造,整体似葫芦,中间束腰,腹鼓卧足,蕴含节节高升之意。整件洋彩珍瓷运用乾隆皇帝备受推崇的奢华繁缛“轧道锦地”装饰工艺,以细针状物在釉面上刻画卷草纹、凤尾纹和花卉纹以表现“锦地”效果,“锦地”之上绘制艳丽多变的花草纹饰,重叠交错,构图精巧,富丽堂皇,极其精美。

    历经百年康乾盛世“彩瓷之冠”技压群芳

    记者电话采访了在景德镇的熊建军,请他讲述了官窑洋彩珍瓷制作工艺的历史渊源。

    熊建军说,顾名思义,从“洋彩”的“洋”字上,便知其与西洋有关。清代曾为雍正、乾隆两朝皇帝烧制瓷器的督陶官唐英曾这样表述:“洋彩器皿,本朝新仿西洋珐琅画法,圆琢白器,五彩绘画,摹仿西洋,故曰洋彩。人物、山水、花卉、翎毛无不精细入神,所用颜料与珐琅色同。”

    洋彩瓷因其原料珍贵、工艺繁杂、精美绝伦而被称作“彩瓷之冠”,与“彩瓷皇后”珐琅彩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乃盛清宫廷工艺的旷世杰作,是乾隆至爱,藏之于乾清宫,供皇帝闲暇赏玩,是极其珍贵稀有的艺术精品。清乾隆浅黄地洋彩锦上添花“万寿如意”长颈葫芦瓶作为中国古陶瓷顶峰时期的作品,代表了中国陶瓷制作的最高水平,蕴涵着皇家的艺术性情,显示着皇权至高无上的尊严。

    “彩瓷之冠”是对洋彩瓷器的一种形象称呼。身份地位尊崇的洋彩瓷器受宠于宫廷,从创烧到衰落都只局限于宫廷之中为皇家所独享,是“庶民弗得一窥”的御用珍瓷。洋彩瓷器创烧于康熙年间,兴盛于乾隆盛年,洋彩珍瓷制作工艺历经百年风华绝代,然而最终却失传于动荡不安、风雨飘摇的晚清王朝。

    据熊建军介绍,洋彩珍瓷之所以备受藏家追捧以至拍出2.5亿天价,究其原因有二,一是不计成本,专用于皇室的洋彩瓷器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且成品稀少,宫廷烧制需社会安定和殷实的经济基础,遇有不测就难以为继;二是技术失传,皇室为了显示自己的高贵而独揽洋彩瓷器的烧制和使用权,致使民间艺人们根本看不见洋彩瓷成品,更无法学习烧制过程,当皇宫不再烧制这种瓷器时,洋彩瓷技艺几近失传。

    对于洋彩瓷,著名收藏家马未都先生有这样的论述:“中国陶瓷历千年演进,陶瓷品种繁多,但优秀具有生命力的品种至清末只剩下青花和粉彩两类。清朝以来,粉彩以其新颖悦目的形态毫不留情地挑战青花老大的地位,曾一度撼动了青花霸主地位,这个粉彩的前身就是洋彩。显然,洋彩由西洋而来,不是我们本土的发明。洋彩源于西方珐琅彩,特点是层次丰富,表现细腻;而我们传统的乃是五彩,色单而薄,只强调意而不在乎形,明代五彩(包括斗彩)都以单纯色调色彩,平铺直叙,在清朝彩瓷未现世之前也是一派欣欣向荣……珐琅彩的层次直接催发了洋彩的诞生,中国彩瓷在雍乾时期如同舞台化妆术,让每一个模特登台时都光彩照人。”

    稀缺洋彩屡创天价大师高仿万里挑一

    “高仿复制名瓷的价值到底有多大?”针对有些藏家的疑问,中国历史博物馆(现称“中国国家博物馆”)原副馆长杜耀西认为:“当代高仿官窑的收藏热度令人惊叹,仿古瓷无疑成为瓷器收藏领域的‘硬通货’,熊建军制作的这一官窑洋彩万寿葫芦瓶完美再现了洋彩珍瓷的精髓和神韵,是现代仿古瓷的经典之作,其价值毫不逊于原物,不到两万元一件的熊大师高仿洋彩珍瓷实属难能可贵、物超所值。”  景德镇熊建军的熊窑作为“当代十大名窑”完全继承了官窑珍瓷的烧瓷技艺,出窑瓷器件件堪称官窑精品,本次复原的999件清乾隆“万寿如意”大吉葫芦瓶是罕见的官窑珍品,选用价值“贵比黄金”的高岭土为原料,复原全程遵袭古法技艺,纯手工制作,全柴窑烧制,是真正的原品再现。故宫博物院原副院长、中国文物研究所副所长谢开方说:“这种高质量的、有组织的、国家认可的仿制工程可谓荫及子孙的大工程。再造乾隆洋彩葫芦瓶,无论从泥料、釉料、造型、瓷质、画工甚至瓷胎的厚薄,重量都与原品如出一辙、形神兼备,令人惊叹不已!”

    此次复造的清乾隆洋彩万寿如意葫芦瓶,一举再现了奢华繁缛的乾隆“锦上添花”轧道工艺。以细针状物在釉面上精雕卷草纹、凤尾纹和花卉纹,将锦上添花工艺推到极致,可谓件件孤品,代表了中国当代彩瓷仿制的最高水平。故宫博物院陶瓷专家叶佩兰说:“这尊洋彩万寿葫芦瓶外观极为美观,制作难度极高,更是把奢华繁缛的‘锦上添花’工艺运用得淋漓尽致,这对制造者的刻画造诣和耐性都是重大考验。像这样的仿古珍品在当代真的不多见,所展现的熊建军大师在彩瓷方面的造诣也真的是颇为深厚,这样一件洋彩珍瓷不论是观赏还是收藏都是极有价值的。”

    近日,由熊建军亲自限量复制的清乾隆浅黄地洋彩锦上添花“万寿如意”长颈葫芦瓶正在山东省美术馆中国艺术名人馆进行为期五天的公开展示发行,对熊建军成功复活“彩瓷之冠”洋彩珍瓷感兴趣的藏友可拨打收藏专线:0531-55509858咨询有关鉴赏事宜。

    本报记者 张向阳

    2010年10月,在香港苏富比举行的中国瓷器及工艺品拍卖会上,一件清乾隆浅黄地洋彩锦上添花“万寿如意”长颈葫芦瓶经过45口叫价,最终被香港收藏家张永珍女士以2.5266亿港元拍得,刷新了中国瓷器及工艺品拍卖世界纪录,被业界称作“当代瓷王”。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为找高岭土遭毒蛇咬伤
“彩瓷之冠”的前世今生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