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晚报数字版
站内搜索: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三百年老屋屋顶雨夜中坍塌
“孙家大院”破损严重,亟待修缮
  • 2011年09月05日 作者:
  • 【PDF版】

    屋顶上还有着精美的雕刻。屋顶坍塌时毁坏的浮雕。

    孙思海站在二楼上,无奈地看着坍塌的房顶,希望尽快得到修缮。

    8月底,薛城区“孙家大院”一座老房子的房顶在雨夜中坍塌。有着数百年的历史孙家大院是枣庄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村民们希望这有着数百年历史的古建筑群能够得到修缮。

    老屋屋顶雨夜坍塌

    9月3日,记者来到薛城区陶庄镇前西仓村,找到了“孙家大院”的古建筑群,门口立着一块石碑,写着枣庄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孙氏故宅”。背面的简介上写着房子建于明末清初,为当地西仓村孙氏先人世代居住,是目前枣庄市保存较为完整的古代宅第建筑,占地面积10余亩,房屋30余间。

    在当地村民、孙氏后代孙思海的带领下,记者来到了北边。“前不久的一个雨夜,这座房子的屋顶塌了,300多年的老房子就这样毁了。”通过外侧的楼梯,孙思海带记者来到了房顶,这座建筑是上下两层,高约6米,房顶已经坍塌,地面上散落着木质横梁和其他框架材料,以及大量破碎的瓦片。

    “你看这浮雕,属于纯手工雕刻的,只可惜现在已经断裂了。”孙思海拿着从废墟中拣出的碎瓦片,无奈地说。

    今年70岁高龄的孙思海曾生活在“孙家大院”内,他对这些古建筑有着深厚的感情。“孙家大院的房子,现存超300年的有27间,超160年的有6间。”孙思海在记录本上写下了孙家大院的点点滴滴。现在,他承担着看护大院的责任,大院内的每一间房子他都要巡查好几遍。

    “我记得是8月22日,这间房子是雨中被毁的。”孙思海指着木质横梁的南端说,“你看这个部位,我估计是这个位置先腐朽,最后横梁无法承重坍塌。”如果再不修缮,下雨后,这些木质地板被雨水浸泡后,还会继续向下坍塌。 

    房顶坍塌后,孙思海向文物保护部门反馈了这一情况。9月2日,枣庄市、薛城区和乡镇上的文物管理人员来到“孙家大院”,商讨了相关事情。

    建筑风格鲁南少见

    记者采访中了解到,“孙家大院”属北方典型的套院“一院三进式”建筑。这处宅第是当地西仓村孙氏先人世代居住的地方,无论是从规模,还是从建筑风格都是在鲁南地区少见的。 

    孙思海说,孙氏自沛县迁徙而来,历时300余年,几经发扬光大,后世传承,才使孙家大院达到鼎盛,乾隆年间形成孙家大院规模,由此诞生了这处留在民间的古宅建筑。原有的完整孙家大院,南北长110米,东西宽35米,为五进院子,九道门,其风格建造独特,四面皆为楼房建筑格局。楼内全是木制楼板、木制楼梯嫁接而成,属典型的民间艺术创造。 

    孙思海指着房屋檐下的二柱八雕告诉记者,这二柱檐下的托石四面浮雕,虽经几百年风雨洗礼,至今图案清晰,雕工精湛,堪称一绝,图案象征着一年四季吉祥如意,一生富贵,福寿双全。

    而镶嵌在房屋中的窗格、封檐板、横梁等木雕图案,有“缠枝莲”、“金鸡双栖”、“寿如意”、“二龙戏珠”等,不仅刀法精妙,画面形象逼真,花纹饰物别致,体现出古朴典雅、华丽富贵的格局,更显示出了木雕艺术在古建筑中所独具的魅力。“只可惜,先人遗留下来的精彩雕刻有的被垃圾埋没了,有的被砸坏了。”孙思海说。 

    记者在院落中注意到,墙面上写着“为人师表”等字样,还有很多与教学有关的标示。孙思海告诉记者,1952年,孙家大院开始用作办学之地,同年,薛城中学、滕县二中、枣庄第八中学创办于此。此后,薛城农业中学、枣庄第十二中学、西仓小学也曾相继在大院里办过学。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破落老屋亟待修缮
三百年老屋屋顶雨夜中坍塌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