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片 本报记者 柳斌
再过几天,今年40岁的王英杰就要踏上南下的列车,去四川师范大学报到,然后开始3年的研究生生涯。
两个月前,王英杰收到了来自四川师范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成为该校中国哲学专业的一名研究生(国家计划内定向)。这是他8年来努力学习的结果。7日,本报记者独家对话王英杰,探访他的内心世界。
《浪淘沙 赤壁怀古》
大火漫天红,
谁识苍穹?
男儿百战不成功,
不了曹公仍大笑,败也峥嵘!
雨过大江东,遍野葱茏,英雄
独立傲长空。
回看前峰潮怒起,也笑风中!
王英杰填的一首词
第6次报考研究生,他成功了
7日上午,记者在本报报社见到了王英杰。白色T恤、黑色西裤,腰间挎着一部手机,戴着一副高度眼镜,额头前面的头发比较稀疏,颇有学者风范。王英杰说,他已经买了车票,下周二过完中秋节,他就做火车去学校报到。
手里拿着四川师范大学的通知书,王英杰高兴之余,更多的是感叹。“8年来付出了太多太多,一边上班一边学习,8年没有休息过一天,背负了太多的压力。”王英杰说,他感觉付出的与收获的有些不成正比。
王英杰告诉记者,他从小喜欢文学,对于文史哲类的知识非常感兴趣。2004年,他报考了烟台师范学院(现改名鲁东大学)的古代汉语专业,之后4次报考首都师范大学的中文系,报考四川师范大学的研究生是第6次报考。
在今年的研究生考试中,经过努力,他以英语单科成绩超分数线14分,总分超72分的优异成绩,被四川师范大学录取为公费研究生。
英语从零学,真题都背熟了
说起考研的艰辛历程,王英杰说考研主要卡在了英语上。为了英语,8年来,他起早贪黑,翻烂了词典和参考资料。
王英杰学过初中英语,那是20多年前。到2004年他打算考研时,英语已经忘的一干二净。“刚开始时,什么都不会,一手拿着字典,一手拿着资料,一个单词一个单词挨个查。”王英杰说,就这样查了半年后,单词根本没有记住几个。
2005年1月,考试时间到了,他甚至连英语考什么题型都不知道。“考试结束,老师过来收试卷了,我第一个阅读题还没有做完。”王英杰说,当年专业课成绩都是90多分,但是英语成绩很差。
2008年年初的研究生考试中,自认为英语考的不错的他,成绩也只考了19分。之后,他便更加努力学习,还参加了英语辅导班。
去年他英语考了41分,今年考了52分,英语水平提高了一大截。“我已经翻烂了历年的考试真题,口语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王英杰说,今年复试时,他的口语面试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考研证明了自己,也学了知识
王英杰的老家在龙口市北马镇台上殷家村,从小家里很穷。父亲是一位小学老师,母亲是农民,他有两个姐姐。受父亲影响,他从小喜欢上了文学。
王英杰曾经以全校第一名的成绩考进乡镇初中。到了初三,王英杰成绩下滑,最后因为家境贫困,去了潍坊某技工学校学习。
毕业后,王英杰分配到龙口电厂(现龙口百年电力公司)成为一名电工。在电厂工作的日子,王英杰逐渐认识到知识和学历的重要性,并想通过自己的努力证明自己。
2004年,王英杰已经33岁,母亲的去世对他打击很大,他立志要有所作为。本科文凭还没有拿出来的他,报考了文学专业的研究生。“报考研究生就是为了证明自己,也为了学到更多的知识。”王英杰说。
考研得到单位支持,将来或读博
王英杰几乎把所有业余时间都用在了看书学习上,妻子曾经多次因为王英杰光学习不干家务活,把他的书全部扔掉。但是他依然把时间用到了书本里。为此发生的家庭纠纷,他也记不清有多少次。
这些年来,他购买的各种书籍、各种参考资料已经装满了一大书柜。2009年,他通过了山东师范大学汉语言专业的论文答辩,拿到本科文凭。
因为读书刻苦,加上压力较大,2010年12月,临考前的一个月,王英杰因为劳累过度,他病倒了,在医院里住院一个多月。即便考上研究生了,王英杰仍然保持着看书学习的习惯,坚持每天看看书。
王英杰说,在四川师范大学读书的日子,他将依然刻苦学习,可能多从事一些儒学研究。
“这次考上研究生也得到了工作单位的支持,单位允许带薪去读研。如果没有客观条件限制,研究生毕业后,我还将考虑攻读博士。”王英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