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晚报数字版
站内搜索: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家风
  • 2011年09月13日 作者:
  • 【PDF版】

    □马景瑞  曾祖父活到83岁病逝。其时我已8岁,印象中,老人慈祥随和,对我这个重孙子疼爱有加。记得那时候一年到头多半吃腌制的萝卜疙瘩,很少炒菜,更不用说炖肉蒸鱼了。倒是时常炒几个自家母鸡下的蛋,让老爷爷单独在北屋吃。他便把我喊过去,夹几筷子填到我嘴里,笑着说:“打打馋虫。”此情此景,我至今记忆犹新。

    祖父一生克勤克俭,精明能干,靠一双勤劳的巧手,把一个穷家治理成村里屈指可数的上等富裕户。祖父恭顺孝敬老爷爷,让老爷爷只管吃好玩好,不必为家庭操心费力。那个年代,老爷爷活到83岁是很不容易的,与祖父的孝顺有密切关系。祖父为人厚道正派,乐于助人,在村里威信很高。两家吵架闹乱子,祖父去调解,双方都给他面子。我十分敬重祖父,可惜他积劳成疾,69岁就辞世了。后来,我翻腾家中旧物,偶然发现日本鬼子入侵中国时的一个“良民证”上有一张祖父的半寸照片。我小心翼翼地收藏好,等到1963年去济南上大学,特请一位画师比照着照片给祖父画了一张画像。这张画像一直挂在老家北屋墙上,供全家人经常瞻仰。

    祖父去世不久,祖母又得病瘫痪在炕上,生活不能自理。父亲和伯父辗转各地,细心搜求医治的祖传秘方,诚心延请有名老中医前来诊治。母亲和伯母则轮流精心伺候,做饭喂饭,端屎端尿,擦洗身子,拆洗被褥,不怕麻烦,不嫌脏臭。父母和伯父母的孝行,我看在眼里,铭记在心上。

    毋庸讳言,我这个人并没有多少优点,但孝亲敬老却绝不落后于人。1968年夏天,我大学毕业分到临清一中教书。每月工资四五十元,留下十二元的生活费和零花钱,其余全部交给父母支配。妻子和儿女都是农业户口,在老家和父母分住前后院。每次回家,我总是先到后院看望父母,也把买来的水果或点心交给母亲,让老人慢慢享用。1982年4月,66岁的母亲突发脑溢血而辞世。想到母亲几十年日夜操劳,日子刚刚好转就撒手人寰;想到自己未能在病床前伺候母亲,尽一尽孝心,我痛哭流涕,悲痛欲绝。安葬母亲后,我和弟弟把父亲接到临清县城,一家一年,轮流赡养。我经常陪父亲说说话,告诉老人一些国内外的奇闻趣事,老人也给我讲述一些家族历史和村上的陈年旧事,说说笑笑,十分开心。父亲在县城舒心地度过晚年,直到1996年10月因突发心脏病而谢世。

    父母过世后,农村老家就没有什么亲人了。每年春节前后,我总要抽出一天时间,带上一些礼物,回老家给健在的院中长辈拜年。姨母日子过得艰难,母亲生前十分挂念这个唯一的姐姐。母亲走后,每年的中秋节、春节之前和姨母生日这一天,我一定带着礼物去看望姨母,一年三趟,二十年风雨无阻,直到2004年92岁的姨母无疾而终。因为常来常往,姨母村上不少人都认识我,见了面热情地打招呼:“又来看老姨啦!”

    家族给予人的影响一生难以磨灭。忘记了在哪一篇文章中读过这样一句话:“后人就是先人的影子。”事实确实是这个样子。家乡有一户人家,当年这家的爷爷奶奶不孝顺老奶奶,一个锅里做两样饭食,让老人吃剩的,吃孬的,还经常吵骂老人。后来不孝之风辈辈相传,而且愈演愈烈。听说有好心人前去劝说晚辈,这家的重孙子媳妇抢白说:“甭说俺,俺都是跟那老不死的学的!”这真是报应啊!

    鸦有反哺之义,羊有跪乳之恩。一个人不孝敬父母,简直连禽兽都不如。孔子说:“夫孝,德之本也。”的确,百事孝为先,孝是一切人伦道德的根本和做人的准则。我鄙视那些对父母不恭不敬不孝不顺之人,绝不同他们交朋友。

    我有三男一女四个孩子,如今都已成家另过。古人说:“无药可延卿相寿,有钱难买子孙贤。”我感同身受。儿女的孝行,给我生活上提供的便利,给我精神上带来的抚慰,让我心里感到特别的滋润、温暖和幸福,花多少钱也买不来。比如说吧,家里吃的,肉、蛋、奶、青菜、水果等等;身上穿的,四季的衣、袜、鞋、帽等等;家里用的,大件有各种家用电器,小东西有牙膏、牙刷、肥皂、电池等等,还没吃完、用尽、穿旧,儿女们又买新的送家来。女儿更心细,给我打印、邮寄文稿,帮我按时交纳水费、电费、电话费等,还三天两头往家跑,看看家里缺啥,问问身体有无不舒服的地方,一旦知道我和老伴有点毛病,立即陪同去医院看医生。俗话说:“女儿是父母的贴心小棉袄。”的确,女儿的孝行让我深感身暖心更暖。小儿春华从小好玩,没怎么正经读书,为此我没少吵他。长大后,一改昔日秉性,伺候孝敬父母一心一意,细心周到,从不嫌麻烦。

    记得老伴第一次脑栓塞治愈后,走路颤颤巍巍,走不稳当,需要人搀扶。年仅五岁的小孙子一见奶奶要走动,马上跑过去搀扶。此事深深地触动了我。由此我深信,我们家孝亲敬老之,一定会一代一代传下去!

    我从代代口传的家族历史中得知,我们家自洪武六年从山西洪洞县迁来山东,历代先人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终年在地里刨食吃,勤劳善良,忠厚老实,孝亲敬老,没出过一个不肖之子。可以说,孝顺之家风,遗泽深长,代代相传。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有朋自远方来
同胞们,请不要大声喧哗!
文化中国与文化宗教
家风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