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晚报数字版
站内搜索:
放大 缩小 默认
密士贞———
右臂被射穿也不愿下火线
  • 2011年09月13日 作者:
  • 【PDF版】

    ▲密士贞展示他的部分奖章。

    “我当时觉得手臂都麻了,枪都拿不住了,血顺着袖子流了下来!”今年已有90岁高龄的密士贞老人说起当年战争的情景,浑浊的眼睛又变得闪烁起来,脸上也平添了几许骄傲的神色。  

    1944年9月,抗日战争正硝烟弥漫,密士贞老人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于当年11月加入了“老五团”。当时,中国共产党为了开展革命,对地方土顽展开了清扫。老人至今对那场战争记忆犹新,因为就是在那时,他第一次负伤,尝到生死一线之间的滋味。  

    密士贞称,1944年8月,连长鲍钱发下令对长期盘踞在费县天伯山的反革命土顽展开攻击。战争从上午开始,当时敌人占据山顶,围土堡,开土沟,用冲锋枪向下扫射。

    “我军在枪林弹雨中艰难前进,一开始由于敌人占据有利地理位置,我军难以进攻。直到战士们冒着生命危险前赴后继,炸开了围墙,我军的进攻才获取一定优势。在冲锋时,我被一颗子弹打中了。”密士贞回忆说,当时子弹从他的右臂外侧穿进去,从内侧穿出来,又划破了衣服。“我只听‘嗖’的一声,就觉得手臂都麻了,枪都拿不住了,血顺着袖子流了下来,把衣服湿透了!”密士贞说,负伤后,他仍不愿下火线,连长强制他撤离,最后他被送到了随军医院,在那里住了两个多月院。 

    密士贞不仅参加过抗日战争,还在解放战争中冲锋陷阵过。在淮海战役中,密士贞所属的华东野战军22军23团与国民党新五军11师展开斗争。 

    密士贞说:“新五军的前身是国民党模仿欧洲国家机械化部队建立起来的一支设备优良的顶级军队,与我军的设备有着天壤之别。我军用的是老山炮和从日本人那里缴获的91式、41式炮。那种炮弹需要好几个人合作使用。一人装炮,一人拉火,一人瞄准,三人合力才能发炮。” 

    密士贞说,虽然设备简陋,我军还是用老旧的山炮歼灭了敌人。 

    解放战争胜利后,密士贞又长期驻守舟山群岛,担任后勤部连指导员,这一干就是6年多。1953年,密士贞离开了他热爱的军队,结束了他的军人生涯。 

    文/片 本报记者 孟凯 左肖

放大 缩小 默认
右臂被射穿也不愿下火线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