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晚报数字版
站内搜索:
放大 缩小 默认
职校学生打粗工
  • 2011年09月16日 作者:
  • 【PDF版】

    数百学生刚刚开学,就被安排到工厂从事组装工作。近年来,随着不少职业院校和企业实行“校企联合”办学模式,学生们的校外实习也引起不少争议,有人认为,这是学校工学结合的教育方式,也有声音认为,这种方式会让学生沦为廉价劳动力。

    双赢的前提应该是平等

    □李涛

    2010年3月,教育部曾发出《关于应对企业技工荒,进一步做好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实习工作的通知》。根据该通知,对于当前企业急需的技术工种,中等职业学校在确保教学任务完成的情况下,可对专业对口的学生采用更加灵活的方式,把学生实习与企业技工需求结合起来,实现校企合作双赢。

    顶岗实习是教学的一个环节,是人才培养过程的一部分。学生在顶岗实习过程中锻炼了技艺,学到了课本中学不到的知识;学校为学生搭建实习平台,企业也减缓了用工荒带来的压力,如此不可谓是一种十足的双赢。

    然而当前的情况是,企业面临用工荒,学校为搭建与企业的友好关系,不管学生专业是否对口“抓人”去顶岗。这是学校完全从企业利益角度出发,不是为学生着想。顶岗实习究竟是学校为了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还是为了解决企业的燃眉之急?

    校企合作既然是双赢,双方地位就应该是平等的,学校不能一味地替企业考虑,不顾学生专业对口与否,坚持安排学生上岗。

    要让家长和学生都满意,学校和企业都应当担负起责任。绝不能把学生“扔出去”就不管了,至少他们还是未毕业的学生,只是换了一个大的环境去学习拓展,要让他们始终感觉到老师的存在,学校要意识到,顶岗实习还是一个教学过程。企业也应当体现出一定的社会责任感,在生产过程中给予学生适度的要求,同时加以充分的人性关怀。

    别拿学生当廉价劳力

    □郑雷

    职业学院大二学年刚开学,学生们却被通知,先到工厂干两个月,月基本工资刚刚过一千,技术含量低,工作强度却不小。这次以学生实习为名,企业付出的工钱,只是正式工人的二分之一,甚至更少。

    在校期间,职业学校组织学生外出实习,是教学工作及为学生未来工作做铺垫的一部分,这无可厚非。但外出实习,岗位应与学生专业挂钩,工作强度不能过大,最重要的是,要让学生能够从中学到知识技能。工作技术含量低,早上6点40分必须到工厂,一干就是一整天,这只能让学生沦为廉价劳力。

    有时候,企业一缺人,便喜欢从学校招在校生实习。这些孩子涉世未深,便宜,还能干。对于大企业,缺人时还会向政府部门施压,对于政府来说,工人难找,学生却是现成的。

    先不提高等院校教书育人的职责,对大部分学校来说,这难免有些拔高。从最实际的方面说,对于在校学生,收了学费的职业院校,应该维护本校学生的利益,而不是推着自己的学生去做廉价劳力。

    专业不对口更能锻炼人

    □于潇潇

    大学生干体力活,老百姓称之为“打粗工”。许多大学生在实习时做“打粗工”,“专业不对口”,与通过实习学以致用的初衷相去太远,不少人因此而牢骚满腹。笔者不禁要问,什么叫专业对口? 

    长期以来,社会对高等教育的最大抱怨就是大学生在校学非所用,就业时专业不对口。其中固然有部分高校脱离市场办学、墨守成规育人的客观原因,而笔者认为,其中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却是我们对“专业对口”存在认识上的误区,总认为“专业对口”便是“学什么专业就干什么事”,否则就是人才浪费,就会显得很委屈,甚至会牢骚满腹,怨天尤人。

    在很多发达国家,一个人的一生中换上四五个职业、涉足多个行业的现象非常普遍,古今中外的成功人士在事业上“专业对口”的也非常鲜见。人才流动速度越来越快,恐怕每个人在就业时都会涉足不同的领域,实习的目的关键是借机深入生活了解社会,如果此时就非追求所谓“对口”,恐怕未经毕业就要被淘汰。

    的确,读书需要一个过程,两三年的专业学习你付出了很多,很希望自己的专业知识能在实践中得以应用,锻炼提高,而同样,工作也需要一个过程,刚开始接触的简单的、甚至看起来和所学专业完全不对口的工作其实也是一个锻炼,学生们可以通过一段流水线进而去认识整个生产过程,通过一位师傅了解整个工厂,这些都等待着有心人去发现。也许学校只能在有限的条件下安排实习,也许这些实习的确不能做到专业完全对口,但在实习中收获什么,完全取决于每个实习生自己。有时候我们需要把本不喜欢的工作做得出色,才能进而得到机会去做喜欢的工作。在刚迈入工作岗位的时候,耐心和态度才是最重要的法宝。

放大 缩小 默认
职校学生打粗工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