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晚报数字版
站内搜索:
放大 缩小 默认
追寻白垩纪
  • 2011年09月16日 作者:
  • 【PDF版】

    文/本报记者 赵松刚 片/本报记者 孙国祥

    2011年,“龙城”诸城发表诸城恐龙文化产业园项目招商书,面向社会招商引资,继续大刀阔斧地向旅游方向迈进。

    世界瞩目的恐龙,毫无争议地成为这次招商的最大看点。一场千万年以前的巨变埋下的恐龙化石,从被发现以后,就开始掀起一场场华丽的惊世传奇,这样的传奇,被龙城人发现、保护、利用,成就它在白垩纪时代就曾拥有的无穷魅力。

    恐龙博物馆、白垩纪地质公园、暴龙馆,一座座恐龙的舞台被建起,包容着神秘的恐龙,还有龙城人发展旅游新格局的野心。

    据《诸城县志》(1960年版)记载,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当地的老百姓在耕作或砍柴时拾到“龙骨”,这种“龙骨”有一种特殊的功能,如果不慎划破皮肤,可以使用“龙骨”止血。因此,在“黑龙沟”一带的村庄,那时几乎家家户户都藏有几块“龙骨”,以备不时之需。

    只是,那时的老百姓万万不会想到,他们以为的“龙骨”,竟然真得就是“龙骨”。

    1964年末,一群地质工作者偶然发现恐龙化石后,诸城便开始上演一个个神话。

    世界规模最大的恐龙化石埋藏地、世界暴露面积最大的恐龙化石群、世界规模最大的恐龙组集群等等,从47年前被发现的那天起,诸城逐渐被冠以多项“最”的称号,名震世界。

    “龙”传说

    诸城市龙都街道涓河东岸有5个以“黑龙沟”命名的村庄,分别是:刘家黑龙沟、孙家黑龙沟、赵家黑龙沟、大黑龙沟、小黑龙沟。这些村名的来历,与一条神秘的大冲沟———黑龙沟有关。

    在附近的村子里,几乎每一个村民都能告诉来访者一个流传许久的传说,虽然无从考证,但更增神秘性。

    在很久很久以前,涓河中住着一条非常善良的白龙,它眷顾百姓,当地年年风调雨顺,百姓安居乐业。一天,不知从哪里来了一条黑龙,它性情暴躁,常常兴风作浪,祸害百姓,而且想赶走白龙,独霸涓河。白龙看到黑龙如此霸道,非常气愤,决心为民除害。一天夜里,它托梦给涓河两岸的百姓,说它第二天将在涓河与黑龙决斗,希望老百姓准备好馒头和石灰,看到河里往上翻白浪,是白龙饿了,就快往河里扔馒头;看到河里往上翻黑浪,是黑龙上来觅食,就快往河里扔石灰。第二天一早,两岸百姓说起来,都说做了同样的梦,于是他们都纷纷准备下馒头和石灰,早早来到涓河岸边。

    没过多时,浓云急聚,狂风大作,电闪雷鸣,涓河里涌起滔天巨浪,白龙与黑龙斗在了一处。约过了两个时辰,河里翻起白浪,两岸百姓都纷纷向河里扔馒头。白龙吃饱后,又沉到水底与黑龙斗了起来。过了一会儿,河里又翻起了黑浪,岸上的百姓急忙把石灰投到河里。那饿极了的黑龙哪知是石灰?吞下后被烧得五脏俱焚,疼痛难忍,无力再与白龙相斗,便将头一扬,身一躬,向东窜去,硬是在涓河东岸拱出一条大沟。

    黑龙死后,庞大的遗骸留了下来,后来人们就称这条大沟叫“黑龙沟”,也称“恐龙涧”,将沟内时常发现的巨大骨骼叫做“龙骨”,而附近的村庄便以此沟命名。

    据说,当地村庄大多于明朝初年建村,说明最晚在他们立村命名时,当地百姓就已经在他们俗称为“黑龙沟”的地方发现了大量巨大的恐龙骨骼化石,但他们无法在自然界中找到哪一种动物与其相对应,于是他们联想到了“龙”,华夏民族共同崇拜的图腾———传说中的“神龙”,并创造了“白龙斗黑龙”这个充满神话色彩的传说。

    三次划时代挖掘

    从1964年首次挖掘以后,诸城历史上总共进行过3次大型挖掘,“巨型山东龙”、“巨大诸城龙”、奇观迭现的地质奇观相继面世,7000万年以前的场景,被一个片段一个片段的整合起来。

    站在“传奇”发现的脚下,思绪便飞向了白垩世。

    第一次挖掘,最大的发现无疑是一具体型庞大的鸭嘴龙。这一鸭嘴龙身高8米,体长近15米,生活于约1亿年前的白垩纪晚期。1988年后开始了第二次大规模考古发掘,再次发掘出大量恐龙化石。1992年,这一批考古发掘的鸭嘴龙化石装架完成,它的身高9.1米,身长16.6米。

    从这次产出的化石外形可以预见,这是一具超大体积的鸭嘴恐龙,“巨型山东龙”在它面前成为“小弟”已是不争的事实。大家期盼着装架能够早日成功,一睹“龙颜”的真正面目。

    这一具鸭嘴龙,超越了第一次挖掘中发现的“巨型山东龙”,被命名为“巨大诸城龙”。

    随着挖掘的进行,一个个高潮迭起,没有人再肯无视这些“神话”,海内外专家和游客纷至沓来。

    2007年,经国土资源部批准,第三次发掘正式启动。这一次发掘不像以前那样,发现化石便取走,而是尽量就地保持原样。“黑龙沟”已改名为“恐龙涧”,由于“巨型山东龙”和“巨大诸城龙”都在此发现,因此,恐龙涧是第三次发掘最初确定的重点。经两年多的发掘整理,这里发现了一条连绵500余米的化石长廊,再破世界纪录的华夏巨龙、丰富多彩的恐龙属种,超大规模的恐龙足迹群。

    一个狭小的区域,如此集中的恐龙化石,谁又能阻挡它的诱惑,不为所动呢?

    守护白垩纪痕迹

    诸城在3次发掘中已耗费巨资,并早在1997年建起江北最大的恐龙文化主题博物馆,馆内设6个展厅,建筑面积5400平方米。

    专家介绍,龙化石在装架展示、研究利用的同时,要特别注重保护。挖掘或裸露的化石很容易风化,必须及时打上胶,并定期作防腐处理。除建成室内陈列馆展示外,发掘的其他化石研究后,要及时回埋。

    在对恐龙化石的挖掘中,为尽量保护每具恐龙化石的完好,挖掘人员根本不可能使用大型器械,他们利用手中最简易的工具,钢锤、钢钻、毛刷,一小片一小片地抠掉石块,每日工作8小时,在很多挖掘面世的恐龙骨骼上,都淌着他们饱满的汗水。

    2011年7月1日,在一个发现了暴龙骨骼化石的挖掘区域上,中国首个暴龙馆在诸城正式开业。暴龙馆依托恐龙化石层叠区这一世界自然地质奇观,采用声光电等高科技手段与原迹原址展示相融合,为游客展示亚洲最大、中国唯一的暴龙骨骼化石,世界最大、最完整的甲龙骨骼化石以及北美以外首次发现的大型尖角龙颈盾化石。

    在这座暴龙馆内,最惹人注意的自然是馆内原址保护起来的“恐龙格斗世界”,密集的骨骼分布在7个地质层上,蔚为壮观。“巨大华夏龙”的尸骸便沉睡在此。馆内骨骼被一种专用胶密封起来,防止因风化受损。这也是发掘和修复人员做的最重要功课之一。

    另一处白垩纪恐龙地质公园,主要展示世界规模最大的恐龙化石长廊、世界品种最多的恐龙化石集群、世界个体最高的鸭嘴龙化石骨架等,其中恐龙化石骨架展示将达100多具。同时,通过远古环境复原、声光电高科技再现、文化艺术展演等多种手段,把地质公园打造成集科研、科普、观光、休闲及文化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性旅游目的地。

    恐龙发掘、修复、装架乃至研究,每一步都需要技术指导,迫切需要一支高素质的专业人才队伍,需要掌握地质、生物、外语、摄影等多门知识。诸城也早已开始对工作人员进行专业恐龙培训,组建恐龙化石发掘、修复、科研队伍。

    八项“世界之最”的传奇

    诸城恐龙化石资源蕴藏丰富,是罕见的同时拥有恐龙骨骼化石、恐龙蛋化石和恐龙脚印化石的地区。经中外专家证实,已具有多项震惊全球海内的“世界之最”。

    其实,只要占据之一,便是一件无上荣耀的传奇。

    世界规模最大的恐龙化石埋藏地:在诸城市13处乡镇和街道,共发现恐龙化石点30多处,埋藏总面积达1600多平方公里。

    世界暴露面积最大的恐龙化石群:2008年以来,在恐龙涧发掘恐龙化石面积23000平方米,出土恐龙化石2万多块,发现了“恐龙化石长廊”和“恐龙化石隆起带”两大地质遗址。其中,恐龙化石长廊,长500多米,均深30余米,露出化石10000多块;恐龙化石隆起带,长300米,宽20余米,露出化石3000多块;在臧克家故里发现了臧家庄“恐龙化石层叠区”,3000多块恐龙化石高低错落,层层叠叠,蔚为壮观。

    世界规模最大的恐龙足迹群:2009年在诸城市皇华镇黄龙沟发现的恐龙足迹化石,有5000多平方米,恐龙足迹11000多个,被专家证实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恐龙足迹群。

    世界规模最大的恐龙骨架群:诸城出土的恐龙化石以鸭嘴龙为主,已发现鸭嘴龙股骨化石500多块,足够装架起200多具恐龙化石骨架。目前,已成功装架起“巨大诸城龙”、“巨大华夏龙”、“巨型诸城暴龙”、“诸城中国角龙”等一批形态各异、惟妙惟肖的恐龙骨架,共计30余具,堪称世界规模最大的恐龙骨价群。

    世界最原始的角龙化石:诸城出土的完整而罕见的纤角龙化石骨架,经专家研究证实为角龙类的祖先,是世界上最原始的角龙化石。

    世界最大的甲龙化石:古生物学家在诸城市臧家庄恐龙化石点发现了甲龙类巨大的肩胛骨和头骨化石,该化石到底属于甲龙类的哪一种,仍需进一步研究。但专家已经证实,它是目前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大甲龙化石。

    世界最高大的鸭嘴龙化石骨架:陈列于诸城恐龙博物馆的“巨大诸城龙”,长16.6米,高9.1米,是世界最高达的鸭嘴龙化石骨架,获世界吉尼斯纪录,被恐龙专家誉为“世界龙王”。

    世界最丰富的恐龙属种产出地之一:目前诸城发现的恐龙属种已经超过10个,包括2种鸭嘴龙类、1种新角龙类、2种暴龙类、1种角龙科、2种纤角龙科,另外还有甲龙类、虚骨龙类、蜥脚龙类等。

    “复生”恐龙的现代梦想

    当7000万年以前的恐龙重新回到人间后,就注定要走上一条不平凡的梦想之路。如何最大限度的实现它的价值,一直以来都是“龙城人”苦苦追寻的大事件。

    据介绍,诸城目前已经建成恐龙生态世界、恐龙格斗世界等景区,启动了恐龙文化产业园及产业园内恐龙集会世界、恐龙舞蹈世界的规划设计。恐龙生态世界已经获得国家4A级旅游景区;白垩纪恐龙地质公园先后被国土资源部授予国家地质公园资格、野外科学观测研究基地、科研科普教育基地,被中国科协授予全国科普教育基地,被中国科学院、中国地质科学院确定为恐龙和地质科研科普基地,列入山东省重点建设项目、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重点建设项目。

    这些殊荣背后,无一不是“龙城人”追寻梦想的见证。

    根据对未来的规划,诸城恐龙文化产业园划分为“一轴、两带、三大功能、四大核心、五大板块”,成为科普、修学观光、休闲度假和文化娱乐的一体性综合文化旅游目的地。

    在规划中的五大板块中,恐龙化石博览科普板块已经初具规模,诸城恐龙博物馆、诸城中国暴龙馆已经建成开业,下一步将重点建设白垩纪恐龙地质公园主场馆和黄龙沟恐龙足迹馆,并建设恐龙科学城。

    另外,休闲度假、风情民俗、秀水观光、文化娱乐等也将在随后的时间陆续建设。

    “复生”的恐龙,带给龙城更加大胆的创意和想象。

    地质遗迹观光区、科研科普体验区、恐龙主题娱乐区、景观城镇娱乐区、演绎节会观赏区、综合配套服务区,将在不久的将来出现在白垩纪恐龙地质公园内,一些主题广场、主题剧院、主题场馆等等被建成后,龙城会更加的“名副其实”了。

    如果说,“恐龙”的现世只是一种偶尔,那么,恐龙的“复生”,则需要很多人在这一次惊世的偶尔中,寻找复生后的生存之道。

放大 缩小 默认
追寻白垩纪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