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晚报数字版
站内搜索:
放大 缩小 默认
本报记者专访《大孔府》作者杨义堂:
“用作品记录孔府变迁”
  • 2011年09月16日 作者:
  • 【PDF版】

    祭礼过后,参加祭礼的演职人员在大成殿下合影留念。张晓科 摄

    杨义堂:曾任济宁市孔子文化节办公室副主任,现任中华文化标志城办公室副主任。

    本报记者 马辉

    “我想用文学作品来记录孔府一个特殊时期的变迁,”提起六月刚刚出版的《大孔府》一书,杨义堂这样说。在2004年之前,杨义堂还是济宁市经贸委一个负责经济领域的官员,在此之前,他对儒家文化并不算了解。当年6月份,他被调进济宁市孔子文化节办公室任职,先后担任策划科科长、副主任等职,从此,也便开启了他的儒家文化探索之旅。

    杨义堂说,在从事孔子文化节筹备工作时,他去三孔的频率出奇得高。然而他发现,很多游客来到三孔,更多的精力留给了孔庙,而孔府的吸引力相对要偏小些。于是,他希望用他的笔触,还原一个真实的孔府,让更多的游客能够因为感受一段历史,而来到孔府细细品味。

    当时杨义堂想,《大宅门》、《乔家大院》等家族式大作都在社会上造成了极大影响,而孔氏家族这个在中华民族历史上具有如此重要地位和深远影响的大家族,长年以来还没有一部完整的文艺作品加以正面的描绘。“自己有这方面的知识积淀,又能便利地查找相关史料,为什么不尝试着写一部《大孔府》呢?”于是,从2009年开始,杨义堂开始着手创作。

    为了查找资料,杨义堂去孔府档案馆一蹲就是一天,寻访了大量那个年代曾在末代孔府里呆过的老人,还曾经到重庆去查找有关孔德成抗日的线索……由于杨义堂白天要忙工作,他就把写作时间安排在了晚上。

    功夫不负有心人,今年6月,杨义堂的《大孔府》出版了。他没有铺陈孔府千年的演化,只是截取了千年孔府最动荡、最灿烂的一个时段———1919年至1949年。处在一个社会动荡的历史背景下,衍圣公府内部也开始分崩离析:妻妾争位、老公爷出殡、民国祭孔、爵位废除、受命新职、离家南下……在杨义堂的笔下,这些细节引人入胜。杨义堂说,有这么一件文学作品去记录这样一个家族,这就是我做这件事情的意义。

放大 缩小 默认
“用作品记录孔府变迁”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