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晚报数字版
站内搜索:
放大 缩小 默认
孟子故里,登东山而小鲁
  • 2011年09月16日 作者:
  • 【PDF版】

    本报记者 黄广华 通讯员 房亚东

    邹城位于山东省东南部,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孟子的故乡。邹城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素有“孔孟桑梓之邦,文化发祥之地”的美誉。举世瞩目的国家大型文化工程———中华文化标志城就坐落在邹城的九龙山区。

    古老的邹城,人杰地灵,圣贤迭出。孟母“三迁择邻”、“断机教子”,匡衡“凿壁偷光”在这里留下千古美谈;医学家王叔和的一部《脉经》为中华医药做出卓越贡献;“父子丞相”韦贤、韦玄成,“建安七子”之一的王粲都诞生于这片热土。这些俊彦大贤,为中华文化的灿烂篇章谱写了光辉的一页。

    900年孟庙依旧沧桑

    孟庙、孟府、孟林现为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孟庙是历朝历代祭祀孟子的主要庙宇,是孟学思想和儒家文化的重要载体。孟庙始建于宋,扩建于明,完善于清,保护于当今,历经九百年沧桑风采依然。

    每年的农历四月初二举行的中华母亲文化节和九月举办的孔子文化节期间,孟庙内都按照古代礼制进行祭祀活动,再现当年文化的的规模与鼎盛。中华母亲文化节是为纪念“四大贤母”之首的孟母、弘扬母教文化所创办,从2007年开始,已连续举办四届。

    “修学在邹城吃住圣人家”

    孟府是孟子后裔世代居住生活的府邸,保存明清古建筑

    200余间,是一处典型的官衙与内宅合一的古建筑群。近年来,邹城以孟庙孟府等景点为主要载体,着力打造“修学之都”。邹城“修学游”产品,是以“孟子故里读孟子,谋事做人平天下”为理念,通过“修学在邹城、吃住圣人家”让广大游客充分领略儒家孟子文化中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做人之道、“天时地利人和”的谋事之道和“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为政之道。

    孟府内的习儒馆、感恩堂、养生堂,已成为“修学游”产品的重要载体。孟府习儒馆,是针对中小学生学习国学创建的一处教学基地,它仿效古代私塾学堂的样式布置了讲儒堂,聘请专家学者开坛讲学,学生们通过诵读经典、讲故事、表演小型戏剧等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提高他们学儒习礼、做少年君子的情怀。

    登东山而小鲁

    邹城市城区南十公里处,天下怪石第一山———峄山拔地而起。这就是素有“岱南奇观”“邹鲁秀灵”之美誉的峄山。峄山之奇,在于石头奇、洞穴奇、泉水奇、石刻奇和神话传说奇。孔子登临发出“登东山而小鲁”之叹;东山即是现在的峄山。

    秦始皇东巡首登峄山,命丞相李斯撰文刻石颂其功德,即为著名的《秦峄山碑》;梁山伯祝英台在此联袂读书留下千古佳话。峄山特殊的石蛋地貌成就了“奇石、洞穴”探险游。

    邹城东北10公里处九龙山之阳一座大型地下宫殿,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十子鲁王朱檀及其嫔妃的陵墓,是明代最早建造的帝王陵寝,有“明代亲王第一陵”之称。

    荒王陵所在的九龙山就是中华文化标志城的选址所在。九龙山九峰相连,九起九伏如龙之势,宛若一条遨游的神龙,故名九龙山。

    铁山的传说

    在邹城城西北偶还有一座山,当地俗称“佛经山”后来改称为“铁山”。相传八仙出游齐鲁驻足泰山,听说邹鲁之地有座峄山,山上奇洞怪石甚是玲珑,众仙商议前去一游。吕洞宾因贪喝了几杯仙酒起身较晚走在最后。吕洞宾来到峄山白云宫前七仙早已聚齐,齐声问吕仙为何来迟?吕洞宾的遭遇气坏了爱管闲事的铁拐李。他把铁拐仗朝地下一捅,捅得咚咚作响,说,我去找那和尚算账。说着便使起道法一脚站在峄山插天石上,另一只跛脚跨在晚照寺旁的佛经山上,他这神脚的千钧之力竟在花岗岩石坪上踩出一个二米多长的大脚窝来,连经文也被踏下一大片。至今在半山腰还留有一个清晰的大脚窝,后来人们称这脚窝是“铁仙遗迹”。这座佛经山,也因而得名为铁山。

放大 缩小 默认
孟子故里,登东山而小鲁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