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晚报数字版
站内搜索: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文化节提升了曲阜的知名度
高铁助推圣城游
  • 2011年09月16日 作者:
  • 【PDF版】

    本报记者 姬生辉 通讯员 张明哲 梅花

    作为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中国特色魅力城市、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曲阜拥有丰富的文物旅游资源和独特的区位优势。多年前,曲阜便确立了“孔子故里、东方圣城、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文化名市定位,实施景区精品、文化名品、休闲新品“三品战略”,为曲阜的旅游文化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外游客走进圣城曲阜,感受孔子思想和深厚的儒学气息。

    历史久远的文化圣地

    曲阜古老的土地上,孕育出了中国三大文化源流。据司马迁的《史记》等古籍记载,中华人文初祖轩辕黄帝诞生于“鲁东门之寿丘”,即现曲阜城东的寿丘、少昊陵景区处;炎帝神农氏曾在此建都;上古“五帝”之首少昊死后就葬在寿丘之北,留下了被称为“东方金字塔”的少昊陵;虞舜也曾在曲阜长期活动;“三皇五帝”中,有四人在这里留下活动踪迹,其中三人在此建都,使曲阜成为中国远古文化的标志性地区和炎黄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春秋末期,伟人孔子在这里诞生,他所创立的儒家文化持续影响了中国历史2500多年,铸就了中华民族的基本性格特征,并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对人类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悠久的历史给曲阜留下了辉煌的文化遗产,保存的文物有金、元、明、清历代古建筑1300余间,古代墓葬10万余座,古树名木1.7万株,其中千年以上古树286棵;有汉以来的历代碑刻、石刻5000余块,其中汉魏碑刻约占全国总数的1/2;有馆藏文物11万多件,包括全国仅有的元明衣冠和延时最长、保存最丰富完整的孔府档案9000余卷26万件,其中国家一二三级文物6762件。

    闻名世界的旅游品牌

    作为中华主流文化的发源地,曲阜市相继完成了明故城南门、孔庙大成殿、颜庙复圣殿、孔府西路古建筑群等古建维修工程,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坚持“防治结合,重在预防”的宗旨,不断巩固完善“人防、物防、技防、犬防”四防合一的文物安全防范体系。配合京沪高铁曲阜段施工,对沿线的遗址进行了复探,并对10处墓葬组织了抢救性发掘。

    文化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品牌的塑造,孔子文化就是曲阜最大的品牌。近年来,曲阜充分挖掘整合儒家文化资源,先后推出了孔子家乡修学游、孔子故里民俗游、孔子故里过大年、寻根朝觐游、孔夫子之路等旅游项目,形成了独具曲阜特色的旅游品牌。特别是1988年首次推出的孔子家乡修学游,是我国第一个以修学为主题的节庆活动,杏坛开讲、成人礼、经典诵读等活动每年都吸引大量海内外学生游客,现已成为国际国内旅游市场上的名牌产品。

    高铁时代的发展良机

    京沪高铁开通后,与京台高速、104国道和日东高速、327国道形成的高速交通体系大大提升了曲阜的可进入性,使曲阜成为地域性客流中心和全国重要的“高速交通枢纽”。高铁巨大的客流将产生强大的购物、餐饮、休闲、商品和服务消费能力,直接带动曲阜旅游产业链条的完善和提升。

    按照“城市即旅游”和建设“A级景区群”的思路,在保护利用好三孔5A级景区的基础上,优化提升4A级旅游景区孔子六艺城,3A级旅游景区尼山、颜庙和石门山,加快推进寿丘、少昊陵、周公庙、孟母林、汉魏碑刻馆创建国家3A级景区进度,建成颇具规模的“A级景区群”。围绕高铁游客市场的需求,加强旅游精品线路的设计,策划一日游、两日游和专项旅游产品,联合客源地旅行社开发二日游以上线路,与京沪高铁沿线旅游城市、周边县市区合作策划一批跨区域旅游线路。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曲阜“三宝”
高铁助推圣城游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