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晚报数字版
站内搜索:
放大 缩小 默认
27年,文化节走向世界
  • 2011年09月16日 作者:
  • 【PDF版】

    身着汉服的来宾在大成殿下练习稽首礼。张晓科 摄

    本报记者 范少伟 曾现金

    在距离杏坛剧场500米左右的奎泉路上,一家水饺店内挂上了新装裱的《论语》经典语句。店主人孔令运说:“孔子文化节可是我们这的盛会。”

    每届孔子文化节中外游客都人山人海。还有几天就到今年的孔子文化节了,他正忙着招聘餐馆内的服务人员。

    小餐馆就餐人数增两倍

    再过几天,曲阜主干道大同路两旁的霓虹灯就要亮了,火树银花,霓虹绽放,倒影在大沂河中,在秋天的夜晚,更能展现出这座城市的沉美。“我们称这条街为华灯街,路两旁都会悬挂红色灯笼,像过春节一样,把这座城市装扮的很隆重漂亮。”孔令运说,孔子文化节前后,城内一片喜庆的气氛,在我们曲阜人看来,就是一场规格很高的盛会。

    孔令运也为这场盛会忙碌着,粉刷墙壁,打扫卫生,招聘服务人员,希望能从这场盛会中获得更多的商机。“餐馆很小,每天接待的消费者30人左右,大多是外地旅游的。”孔令运说,依照往年的经验,孔子文化节前后,每天的消费者会增加到90人左右,店里的服务人员和厨师都要增加。

    孔子文化节举办的越来越隆重,在孔令运的印像中,从前的孔子文化节就是演出一系列孔子周游列国的节目,游客们也就是游览游览孔庙孔府孔林等景点。从上世纪90年代起,孔子文化节由官方举办,参与的领导越来越多,国内外游客和知名学者逐渐增多,给他带来的,则是进入餐馆吃饭的消费者越来越多,餐馆生意变好了。

    文化节形式不断创新

    “中国(曲阜)国际孔子文化节的前身是创办于1984年的‘孔子诞辰故里游。”孔子研究院学术交流部部长刘续兵介绍,自1984年起,曲阜利用其文化旅游资源,于每年的孔子诞辰期间,举办“孔子诞辰故里游”,演出仿古祭孔乐舞,有效地促进了对外开放和旅游事业的发展。

    1989年,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进中外合作和友谊,经中共山东省委、省政府批准,“孔子诞辰故里游”更名为每年一届的“国际孔子文化节”,并于每年的孔子诞辰(公历9月28日)举行祭孔大典。

    “2004年的孔子文化节,由民间祭孔转向官方公祭,可以说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刘续兵说,往年的祭孔活动,只是在大成殿前表演八佾舞,社会各界人士行鞠躬礼,形式比较单一。2002年到2003年,新增添了孔庙开庙仪式、祭孔巡游和大成殿祭孔活动,形成了节庆演艺活动内容的一大创新。2005年9月28日上午,举办了“2005全球联合祭孔”活动,祭孔大典由清制改为明制,这说明孔子思想、儒家学说在全球范围内的广泛传播,全球抛起儒学热,孔子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

放大 缩小 默认
27年,文化节走向世界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