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晚报数字版
站内搜索: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专访博兴县 (dèn)腔第七代传承人卞项颂
为了传承扽腔,甘愿献出一生
  • 2011年09月23日 作者:
  • 【PDF版】

    文/片 李运恒 侯晓 通讯员 胡彬

    腔,当地俗称“ 轱辘戏”,发源于山东省滨州市博兴县,早在200多年前就已经形成。随着演出市场日渐萎缩艺人逐渐减少,至上世纪三、四十年代, 腔濒临灭绝。目前,会唱 腔的艺人也已为数不多,为此,记者专访了 腔第七代传承人卞项颂。

    打小痴迷扽腔戏 6岁拜师张家班

    卞项颂自幼喜欢戏曲,打小就喜欢上了 腔。“当时村里有一个唱 腔的张家班,经常到周边村庄和外地去演出。“只要一听说张家班有演出,我就一定跑去看,听得多了慢慢地还学会了一些。”卞项颂回忆说,“当年,我父母看我对 腔这么痴迷,在我6岁的时候,就把我送到张家班去学唱戏。

    “到戏班后,几个老艺人给我当老师,学戏可不简单,首先要练习基本功。话说起来, 腔的基本功跟其它剧种一样,也是从练唱、念、坐、打等基本功慢慢开始学。”卞项颂回忆说,当时的老师都很严格,学戏本身又很辛苦,可是一想到自己能唱 腔,也没什么怨言了,就一心想学好。”

    真心真意学扽腔 过年白面敬恩师

    “当时戏班的老师教学生唱戏,学生家里是要管老师吃饭的。”卞项颂说起当年的学戏经历,“当年拜师学艺,学生家长对老师都很尊敬,我父母为了让老师真心实意地教我学戏,而且能多学、学好,家里省吃俭用,想方设法给老师做好吃的饭菜。”

    “为了让老师吃得好,母亲有时把家中留着过年吃的白面擀成油饼送给老师,白面在那个年代是多么珍贵啊。”戏班的老师渐渐懂得了卞家人的心意,教卞项颂特别用心,当然也慢慢地发现卞项颂不但有一副好嗓子,而且聪明好学,肯吃苦,因此深受戏班老师们的喜爱。

    力保扽腔传统剧 敢用毕生去传扬

    2003年,博兴县政府跟中国剧协联合举办“国际小戏艺术节”,卞项颂觉得机会来了,请人创作了 腔剧本《人间真情》,然后找艺人写出了曲子。为了增强演出效果,卞项颂尝试着在乐队中加入板胡、二胡、笛子、三弦、笙、扬琴等乐器,没想到演出空前的成功,还获得中国剧协颁发的演出金奖。2005年,博兴县 腔剧团建立起来了,卞项颂任团长, 腔终于有了保护,卞项颂的心总算放下了。”

    卞项颂告诉记者:“ 腔是一种地方戏,会唱的人本来就很少,而且目前已有近200个传统剧目丢失了。据卞项颂介绍,有些老艺人编了一些跟随当时形势的 腔唱段,想给人们留下个 腔印象,就是想把这种剧种传承下去。

    卞项颂表示,真希望着 腔能够一代代传扬下去,毕竟 腔处在涉临灭绝的边缘,“为了 腔的传承,真是甘愿献出自己一生的时间。”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为了传承扽腔,甘愿献出一生
社区人物
陪学京胡只为孙子老有所依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