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晚报数字版
站内搜索:
放大 缩小 默认
彩礼是习俗还是“恶俗”?
  • 2011年09月23日 作者:
  • 【PDF版】

    本报记者 赵兴超

    送彩礼,作为流传已久的一项民间习俗,一直有着多重的意义。然而,如今的彩礼早就不再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一身新衣裳这么简单,脱离了物价上涨的轨道,在成为人们攀比对象、饭后谈资的同时,给越来越多的家庭带来了无形的压力。

    三万一千八的彩礼打工小伙四处凑

    对于在泰城东岳大街一家饭店打工近4年的吴鑫来说,今年的“十一”长假将不像往年一样轻松。尽管老板给了他两周的假期让他回家定亲,但在准备彩礼的过程中,吴鑫却备受煎熬。

    今年“五一”期间,已经谈了近一年恋爱的吴鑫,在女友陈晨催促下,跑到女友家提亲。没想到,陈晨家提出的条件差点把吴鑫吓了一跳。“彩礼钱要两万一千八百元,这还不算三金齐全。”吴鑫说,中专毕业后,他在泰城打工近4年,但除去吃喝,存款不足1万元。这2万多元的彩礼,对种地为生的吴家来说成为一大难题。爱面子又顾及儿子幸福的吴鑫父亲,一咬牙一跺脚,将此事答应了下来。

    为了筹措给女方的彩礼钱,吴家全家动员。老吴先是卖掉了家里仅剩的十只羊,又从已出嫁的大女儿手中借来五千元,再从兄弟亲友处筹借才凑齐了两万一千八百元钱。老吴私底下算了一下,以现在的收入,估计得六七年时间才能还上这些债,前提是他们两口子还不能生病长灾。

    正当吴家为解决了彩礼钱难题而松了口气时,女方家又变了卦,将彩礼“涨到”了三万一千八百元。一气之下,吴鑫对父亲说不结这个婚了。老吴安慰儿子不要意气用事,女方家长也是为了孩子好,可以理解。安慰妥当了儿子,老吴去了建筑队当打井工人,三个月拿回六千多元钱。加上吴鑫抽空打两份零工所赚的三千多元,总算是凑够了彩礼。

    订婚当天,应女方家的要求,吴家在泰城摆了6桌酒席,宴请宾友。陈晨母亲接过吴家送上的厚厚礼包时,脸上堆满了笑容,暗自对女儿说:“这下你可有保障了,不怕他们翻脸。”陈母的笑容灿烂,却让老吴苦涩的笑脸显得有些不合时宜。“好在儿子也能娶上媳妇,任务完成了。”老吴安慰自己说。

    “女友家人说,这都是现在的大局势所迫,彩礼少了会被人看不起。”吴鑫撇着嘴角无奈地说,希望结婚的时候不要再出蹊跷了,我们家折腾不起了。

    彩礼不如邻居多太没面子

    如今,彩礼时常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话题,在被讨论的同时,也成为人们的新谈资,亦或是一种新的攀比对象。

    今年“十一”期间,市民李飒就有三个同学结婚。之前,他们这几对同学曾在一起小聚,谈论最多的就是彩礼。从10001元到31800元,尽管大家嬉笑怒骂看似轻松,然而都十分关心买了多少金首饰、分量有多足,这赫然演变成一场攀比大战。李飒觉得一阵酒宴过后,即使是已经近十年的老同学,好像也有了一丝隔阂,不知是彩礼不如别人丢了面子,还是其他原因,最终离场时,有几人都有些不悦。

    家住花园社区的魏女士,这个“十一”又要给邻居女儿出嫁随份子了,但这次随份子却不太痛快。邻居亲家给女儿的彩礼是一辆十万元的轿车、2万元的彩礼钱,还有五六件金首饰,直接将自己只有1万元彩礼钱的女儿比了下去。一回家,魏女士就与丈夫大吵一架。魏女士的丈夫感觉道:“这都是攀比心在作祟。”

    彩礼不在多礼轻情意重

    作为民俗专家,泰山学院李建老师对于彩礼有着自己的看法。李建表示,彩礼是一种传统民俗传承的结果。从其最初具有的婚姻资助理论来说,在社会发展水平较低阶段,锅碗瓢盆等生活用品都曾被当做彩礼,到如今经济迅速发展、生活水平提高,采用更为方便的货币作为彩礼主要组成,也是顺应时代发展所需。但就今天彩礼的变化来说,它已经超越了民俗的界限,其形态已更多地成为一种保障婚姻的手段,背离了彩礼乃至婚姻的原始意义,已经被扭曲。

    彩礼在其中起着软性控制的作用,实际上也就是道德的约束,以预防婚姻的儿戏化,尤其对弱势女性群体来说尤为重要。可过分物质化乃至以此为要挟,就令这一民俗变了味。希望人们能够还原彩礼的本来面目,让它的目的重返单纯。

    泰山学院汉语言文学院院长刘欣教授认为,在这个年轻人日益个性化的年代,应该懂得礼轻情意重的道理,将载有情意的彩礼看轻,以更有意义的独特方式纪念他们的神圣婚姻,才是当今年轻人的正确选择。

    刘欣说,彩礼在订婚乃至结婚过程中,将谈婚论嫁的空谈以一种具体的形式确定下来,也是一种相互信任负责任的体现。而衍生出的明码标价甚至强索的形式,就有些过分了。更有甚者盲目攀比,将其作为维系感情的纽带,认为要得越多拴得越牢,大错特错。

    年轻人对待婚姻,应懂得感情至上。主张简朴的订婚结婚方式,而非巨额彩礼铺张浪费,才能回归爱情的简朴真谛。

放大 缩小 默认
彩礼是习俗还是“恶俗”?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