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晚报数字版
站内搜索:
放大 缩小 默认
有车的烦恼
  • 2011年09月23日 作者:
  • 【PDF版】

    本报记者 张焜 宋昊阳

    无关无车无关尴尬,有了驾照有了车,一切看起来那么美好。

    可当遇到拥挤的道路、有限的停车场以及还没被习惯的新出行方式,“无车”有时反而更加令人向往。

    “抢”来的车位

    曹峰每次下夜班回家,都要跟院里的汽车抢他的电动车车位。他家的楼独楼独院,他一直搞不明白,就一栋楼,哪来的那么多车呢?

    9月初,恰好无事时碰上看门的张师傅,就顺口问了问院里还有没有车位,想着给要买车的自已预留一个。张师傅说,院里早满了,院外面还停着10多辆呢。

    曹峰愣住了,院里就停了10多辆车,院外还有那么多,这说明整栋楼上除了他,可能每家都有车。看来,他只能以后出去跟别人抢车位了。

    为了车位,小区业主们和物业的纠纷一直没有停止过。地下停车位和立体车库该售还是该租,地上停车位划线是否合理,每个停车位的租金是否过高,总有一个理由令双方大打口水仗。

    为了车位,市民和商家、医院甚至是部门单位也经常出现争执。停车位收费高了、停车管理乱了以及停车位该开放等问题也是层出不穷。

    因为车位,市民花20分钟去换10分钟的商场购物时间,因为车位,晚上8点钟的电影6点前就要到影院附近,因为车位,晚上回家的时间尽量控制在8点以前。

    无序的停车使自己的车被困,车主只能眼巴巴地等着那个停车人欢欢喜喜地购物回来才能离开。而真的有人来管理停车位时,又会觉得收费太高且对方没有资质而不愿意缴费。

    尽管交警等管理部门想尽办法地为市民们腾车位、管车位,但建筑密集的市中心,仍旧一位难求。

    看来,只有靠“抢”了。

    不是动手动脚依靠暴力,是要总结经验、眼疾手快、起早贪黑地去找到自己爱车的一停之地。

    马路“游击战”

    超车道上无车,快抢!等行车道上没了车,咱再回来。偶尔非机动车道上或公交专用车道上有空,也可以右侧超车。

    开车上路的市民或许能够发现,在潍坊开车,有时就像是在打游击战一样刺激。

    游击战讲究的是出其不意,快捷迅猛。

    而一些驾驶人依靠着自己的“技术”,抢道时也是如此令人防不胜防。

    9月19日,长远驾校的学员们正在进行路考考试,一位考生按规定动作靠边停车。这时,一辆载人摩托车躲过了众多考生的视线,突然从考试车后窜出,从考试车的右侧距离马路路牙石不足一米宽的“缝隙”中呼啸而过。众人一阵惊呼,考生吓得下了车还没缓过劲:面对新手开的考试车,摩托车竟然还敢如此冒险,看来真的是天不怕地不怕了。

    在市区的道路上,许多司机也会身有同感。突然变向、长时间鸣笛还有夜间开车时使用大灯,总有一些车辆的行为令市民感到不舒服。

    机动车保有量迅速增加,驾驶员新手纷纷上路,老司机们还没有改变当年车少路宽的开车习惯,新司机们还没熟练驾驶就跟着老司机们学老习惯,似乎使一些不文明、不安全的驾驶习惯成为了一种常态。

    马路“游击战”还在继续。在交警加强指挥、快速处理事故之外,关键还是要靠市民们逐步改变这些习惯。在没有改变之时,它们还是别人为自己以及自己为别人创造的麻烦。

    还不如没车的

    张新刚最近经常发现,有车的他还不如没车的朋友。

    9月18日,他开车参加朋友的婚礼,快到酒店时碰到了骑电动车参加同一个婚礼的同学。同学骑车一拐弯到了一个角落,停下车就走进了酒店,而自己开车转了好几圈,也没找到一个停车的地方。

    眼看着婚礼就要开始了,张新刚只得冒着被贴罚单的风险,在路边就停下了车。后来出门一看,又得交罚款了。

    大多数司机应该都会有一种很浪费的感受:交通高峰期开车在市区繁华路段走,同一个地点出发到同样的目的地,开车和骑电动车的时间几乎没有太大差距,而开车费了不少油钱。

    于是,有些开车开厌烦或者是开到一上车就浑身酸痛的司机们,去超市选择了骑自行车,去朋友家选择了步行,去喝酒选择了打的。

    闻腻了汽油味或汽车香水味,突然闻一闻雨天空气中湿润的气息,将脚踝和手臂的运动改变为全身运动,觉得身心都舒服了很多。

    开车还不如没车的。这是许多老司机口中的话。

    等将汽车真正当做一种代步工具后,完全可以把它像原来的自行车一样,放在家中,自己出去走一走。

    享受“无车”的乐趣。不必响应“无车”的口号。

    后记 >>  

    几年前的9月22日,人们扔下汽车钥匙,兴冲冲地登上公交车,骑上自行车,展示着无车的生活是多么的环保、节能和文明。

    几年后的9月22日,越来越少的人们重复着这个动作,而且热度已经明显降低,公众也越来越显得有些冷漠。

    随着中国社会汽车化的加速,中国大多数的城市更堵了,公众意识到,一年里只有这一天的无车,并无多少实际意义。所以,我们身边的纪念日并非越多越好,“纪念日”并不是为了赶时髦、玩形式、造声势,而是为了真正地影响、改变人们的思维和行动方式。

    这是一个再简单不过的道理:一年有365天,而不是一天。

放大 缩小 默认
有车的烦恼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