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晚报数字版
站内搜索:
放大 缩小 默认
“爸爸像是一个过客”
———探访柘山镇“留守儿童之家”
  • 2011年09月23日 作者:
  • 【PDF版】

    文/片 本报记者 赵松刚 张浩

    留守儿童,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被称为时代的孤儿,而柘山中学,670多名中学生中,就有接近100名的留守儿童。

    为了弥补他们的亲情缺失,学校为他们建立了潍坊首家“留守儿童之家”。在这里,老师是他们的代理父母,同学是他们的兄弟姐妹。

    可是,缺少血缘关系的“家庭”,却根本无法取代真正的父母之爱,谁能来为这些留守儿童缺失的亲情埋单?

    他们不是坏学生

    柘山镇地处安丘市西南交界线,地形多丘陵,农民以种植花生为主,被称为“中国花生第一镇”。农闲季节,众多的农民远赴外地打工赚钱,家中的孩子便成了“留守儿童”。

    柘山中学工会主席张秀娟告诉记者,留守儿童的数量因季节而变动,最多的时候出现在冬季,全校670多名学生中,有接近100名中学生的父母在外地打工,把孩子交给爷爷奶奶或者其他亲人照看。“我说的留守儿童,是指父母都不在家的孩子,只有父亲或者母亲在家的孩子更多。”张秀娟特别强调了这么一句。

    张秀娟介绍,在柘山中学,大部分的留守儿童学习成绩在中下游以下,性格较为内向,平时不大喜欢和同学交流,上课不爱主动回答问题。

    在柘山中学特别为这些留守儿童建立的档案中,记者看到,“学习较为懒散”、“成绩较差”、“不懂得关爱他人”、“行为和心理受到了家庭影响”等话语不绝于评语中。张秀娟说,这些成绩不太优秀、说话不太多、表现不够活跃的留守儿童,不是学校里的坏孩子,而是需要更多关爱的孩子。

    令人担忧的是,爷爷奶奶作为监护人,即使可以在生活起居中照顾留守儿童,却无法弥补父母之情、家庭教育、家庭监管的缺位。

    爸爸什么时候回家柘山中学2009级三班的解小婷,15岁。记者见到她时,一身的黑白校服装打扮,很腼腆。

    她跟记者说,她已经很久没见到父亲了。

    解小婷的家在柘山镇解家沟村,母亲过世后,父亲在外打工,爷爷照料着她的衣食起居。家中只有父亲一个人赚钱,在解小婷的印象中,她一年和父亲在一起的时间很短,“爸爸像是一个过客,匆匆地来,又匆匆地去。”

    “算上今年,我已经两年没和爸爸一起过中秋节了。”解小婷流下了眼泪,“爸爸在莒县砖厂打工,中秋节他想回来看看我,可是那边不让回家,他就回不来了。”

    解小婷说,她是个内向的女孩,平时偶尔接到爸爸打来的电话,在电话里她很少说话,总是爸爸在电话那头问这问那,她大多只是“嗯”一声就算完成对话。不过,解小婷和爸爸结束电话聊天的时候,经常会追问一句,爸爸,你什么时候能回家?可是,这样的追问,总是得到爸爸敷衍的回答。后来,解小婷就不问了。

    记者问解小婷,在爸爸能力范围内为她实现一个愿望,她希望是什么?她想了好久,想说又不敢说,记者递给她一个小纸条,让她写下来。

    “希望父亲尽早再娶一个贤淑的后妈,照顾父亲、我们。”

    另外一个家

    为了弥补留守儿童缺失的亲情,也为了关注他们的成长,从2008年开始,柘山中学设立“留守儿童之家”,为全校的留守儿童建立学生档案,定期与留守儿童谈话,从留守儿童的老师中选出“代理妈妈”,设定专门“快乐大课堂”等辅导计划,试图用这样的“新家”,使这些留守儿童走出缺失家庭关爱与教育的泥潭。

    柘山中学副校长解德光说,柘山镇的农民之所以热衷于外出打工,是因为相比在家的种地收入而言,走出去能够赚更多的钱,用来养家糊口,供家中的孩子读书。不过,这些农村家庭的父母,通常只是单纯的追求给予孩子物质的支持,而忽略了亲情的关爱和培养。

    在辅导计划中,柘山中学对留守儿童的性格特征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和定位,“性格孤僻,内向自卑,桀骜不驯,心理脆弱,自控力差”等等,并为这些孩子制定了详细的辅导计划和目标,锻炼他们承受挫折的能力,发现他们的闪光点进行引导,“引导这类孩子的思想转化,使他们产生共鸣,产生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帮助他们认识自身的价值。

    然而,解德光坦言,即使学校再竭尽全力地营造一个既“家庭”又“学校”的角色,也根本无法还原给留守儿童原本的家,更无法取代一个家庭对孩子的作用。

    不容置疑,“留守儿童之家”的成立,使得很多的留守儿童有了更多的接近亲情的关爱,这是他们的幸运。可是,这样的一个新家的职能,如果由孩子们的父母去完成,一定会完成的更好。

放大 缩小 默认
“爸爸像是一个过客”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