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晚报数字版
站内搜索: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如果清政府选择袁世凯做责任内阁总理
———辛亥革命一百周年系列谈之五
  • 2011年09月26日 作者:
  • 【PDF版】

    在革命派“驱除鞑虏”反清革命宣传已经风行全国的时候,“皇族内阁”的出笼,把清朝满族统治者推到了孤家寡人的境地。如果清政府最初就选择袁世凯做内阁总理大臣,以他当时在国内外的声望、在新军中的地位和实力,此后一系列大事变的走势完全有可能是另外一番景象。

    □郭大松

    1905年以后,清政府的新政改革进入了深水区。从是年底派载泽等五大臣出国“考察政治”到1911年5月“责任内阁”成立,为时不过5-6年时间,专制政体迅猛向立宪政体转变,速度惊人。但恰恰是“责任内阁”的成立,导致了清王朝众叛亲离,很快土崩瓦解,原因何在?以往人们总是说清末预备立宪是“伪立宪”,目的是为了拉拢资产阶级上层,消弭革命。事实上,如果从清政府预备仿行立宪的步骤、措施和内容来看,应该说这个立宪是真诚的和真实的,问题出在家天下思维定势指导下的利益和权力分配上。

    政治体制改革是由清政府主导进行的。1904-1905年日本和俄国在中国的土地上争夺东北的战争,日胜俄败,当政者认为这是“立宪”战胜了专制,于是才有了1905年底派大臣出国考察政治的举动。翌年9月,根据陆续回国的政治大臣们的意见,清政府毅然宣布正式“预备仿行立宪”,随即大举改革官制,为实行立宪做准备。随后,陆续在中央设立各种预备立宪的机构,制定并颁布了《钦定宪法大纲》、《议院法选举法要领》、《逐年筹备宪政清单》等预备立宪纲领性文件和具体实行的步骤措施,规定了立宪最根本的原则:要建立三权分立的政治制度。辛亥前一年,各省除新疆以外陆续设立了咨议局,中央设立了资政院,分别作为正式立宪以前的省和全国的代议机构。一时间,似乎中国很快就会成为民主立宪国家。

    然而,1911年5月“责任内阁”成员一宣布,局势急转直下。

    “责任内阁”共13名成员,满族9名,汉族仅4名,9名满族中又有5人为皇族,故时人称之为“皇族内阁”、“亲贵内阁”。这样的内阁使那些在前期改革中获得了巨大利益、希望尽快立宪挤进统治者队伍中的立宪派大失所望,让各地汉族实力派官员寒心,将满汉矛盾推到了极点。在革命派“驱除鞑虏”反清革命宣传已经风行全国的时候,“皇族内阁”的出笼,把清朝满族统治者推到了孤家寡人的境地。

    作为满族统治者,虽然慈禧在20多岁与奕訢联手发动政变,上台伊始就重用汉人,可她对汉人始终不放心。1907年,她将张之洞、袁世凯这样在地方上势力极大的汉族大员调至中央,明升暗降,剥夺了他们的财权和兵权。1908年临去世之前,安排了3岁的溥仪继承光绪皇位,其父醇亲王载沣为摄政王监国。查查家世,还是一脉相传的家天下传统。正是这个思维定势,把大清王朝的家天下送入了坟墓。

    载沣上台监国的第一件事就是革了军机大臣兼外务部尚书袁世凯的职,让他回家养病;在成立“责任内阁”时选宗室庆亲王奕劻为总理大臣。慈禧削弱袁世凯等汉族官员的实权,以她的权威和经验,局势可控,也没有使袁世凯这些人与大清完全离心离德。而二十出头的载沣既没权威,又无能力和经验,他的这些安排走向了极端,一切都无可挽回。

    考诸史实,“责任内阁”成员里的满族官员包括奕劻在内都是主张改革的,也并非是些庸碌无为之辈。结合其政体改革措施、步骤和内容来看,清政府与在野的立宪派、在位的汉族地方督抚之间,改革的大方向是一致的,没有什么真假之分。中央政府与立宪派和汉族地方实力派督抚之间在政治体制改革中的根本分歧和矛盾,本质上是不同势力之间的利益———政治体制改革过程中权力分配的矛盾和冲突。

    袁世凯作为清末一颗政治新星,中外瞩目,并不是因为“告密”出卖维新派,而是他当时开明的政治态度、义和团运动中的政策以及他在新军中的地位。如果清政府最初就选择袁世凯做内阁总理大臣,以他当时在国内外的声望、在新军中的地位和实力,此后一系列大事变的走势完全有可能是另外一番景象。袁世凯重新出山后,立宪派、南方革命党包括孙中山在内,都一致希望他倒戈赞成革命,允诺把民国大总统的宝座留给他,不难说明这点。

    (作者为山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社会发展学院教授)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数字
舆情
如果清政府选择袁世凯做责任内阁总理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