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晚报数字版
站内搜索: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101岁的张玉泮老人:
年过半百闯关东
  • 2011年09月28日 作者:
  • 【PDF版】

    本报记者 庄文石

    张玉泮老人在村里挺“出名”,除了他能做一手漂亮的木工活儿,还在于他旺盛的精力。

    52岁他骑自行车闯过关东,90多岁还能带老伴骑行几十里串门,现在老人仍然喜欢热闹,一大早就外出溜达,从不在家里待着。

    骑自行车到长春

    23日,记者到达昌邑六股村张玉泮家时,老人并不在家。大儿子张群堂说父亲从不在家待着,每天吃完早饭就出去溜达,中午回家吃顿饭再出去找人聊天,一直到吃晚饭再回来。

    不久,老人听说家中来了人,就往回赶。远远看去,老人精神很好,走路不用人扶,手里的拐杖更像是一种摆设。

    老人生于1910年,因为结婚晚,四十多岁才有了第一个女儿,今年,他刚刚迎来了第一个重孙。

    老人最难忘的是上个世纪60年代,当时碰上三年自然灾害,家里粮食不够吃,为了能闯出一条活路,老人和村里的两个伙计闯了关东。当时太穷,坐不起火车,三个人便骑着自行车去了长春,那一年他已经52岁。忆起当时,老人说,由于吃不饱饭,又急于赶路,很少休息,三个人连续骑了10多天,在过山海关的时候,两腿都已经肿了,疼得不敢动弹,如果不是路上搭了一段便车,三个人能不能到长春还是未知数。

    在长春待了两年后老人回到了家乡。不过当年受的苦让他养成了节俭的习惯。老人的女儿张素芬说,刚回家那会儿,父亲看到地上扔着几片白菜叶子,都要捡起来放到窗台上晒着,要做菜吃。

    如今,谈起老人的旺盛精力,儿女们一方面高兴父亲身体很健康,另一方面,老人总是单独行动也让人担着一份心。

    大儿子张群堂说,这几年父亲年纪太大不常出远门了,但就在七八年前,老人还常骑自行车出行,当时母亲还在世,父亲就经常骑着自行车载着母亲一块回娘家。他姥姥家在昌邑石埠镇后柳村,离六股村有约20里路的距离。

    从不睡午觉的“怪人”

    张玉泮老人在村里出名,除了一手漂亮的木工活儿外,还在于他旺盛的精力,在大锅饭时代,好多人一块在生产队里干活,农忙时候,劳动量特别大,那时人们都喜欢在中午睡一觉,补充体力,但是张玉泮从来不睡,他喜欢中午的时候拿起工具自己雕刻一些小玩意儿。

    这个习惯一直沿袭到今天,像他这个岁数的老人一般都会在吃完午饭后休息一会儿,但张玉泮老人还是睡不着,干不动活儿了,他就四处溜达溜达。

    据儿女们介绍,老人这辈子基本没什么特殊爱好,不抽烟、不大喝酒也不喝茶叶,晚上也不看电视,多少年来,老人一直保持了一种很稳定的生活状态,早上六点多起床,晚上8点多睡觉,平常就是在外面溜达散步。

    在饮食方面,老人从不挑食,做什么就吃什么,而且饭量很大,每天早上能吃两碗面条,两个鸡蛋,中午和晚上两顿饭,每顿能吃将近一个馒头再喝掉两碗汤。

    现在,老人也得到了更多来自村里和民政上的关注,100岁之后,每年过生日,村里都会送上一个蛋糕和200元钱,而一年下来,还能从民政上领到几千元钱。老人的儿女们说,现在家里的生活越来越好,老人也和他们住在一起,他们都希望老人能够健康长寿,能亲眼看着家里的成员不断增加。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年过半百闯关东
缝补不戴老花镜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