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晚报数字版
站内搜索: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清查评比表彰不能止于减少数量
  • 2011年09月28日 作者:
  • 【PDF版】

    □张遇哲

    一些部门之所以对于评比表彰乐此不疲,根源在于各取所需的利益寄生。清查评比表彰,不应止于减少数量,而要彻底斩断“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的利益链,建立长效机制。

    全国评比达标表彰工作协调小组负责人称,2006年至2009年期间,全国共清查出评比达标表彰项目148405个,保留了4218个项目,总撤销率为97.16%。评比达标表彰项目实行总量控制,除已批准的保留项目之外,原则上不再新增常设项目。(9月26日《新京报》)

    3年清查出14万评比表彰项目,撤销率逾97%,这一连串数字能说明成绩,更折射问题。开展必要的评比达标表彰活动,是鼓励先进,鞭策后进,推动工作的重要方法和有效手段。然而,近年来各式各样的评比达标表彰层出不穷,用泛滥成灾来形容并不为过。此前有媒体报道,河北一个县17天接待了92批来自省、市的考核、评比、达标检查团,平均每天接待5批以上,数量之多令人瞠目结舌。

    值得一提的是,五花八门的评比达标表彰中,相当一部分纯属形式主义,根本起不到考核激励效果。有的则完全沦为表扬者与被表扬者的“自弹自唱”,荣誉称号纯属“排排坐分果果”,轮流坐庄,人人有份。事实证明,评比达标表彰过多过滥,背离了制度初衷,干扰了工作秩序,助长了腐败之风,造成了行政浪费。

    正所谓“无利不起早”,一些部门之所以对于评比表彰乐此不疲,花样翻新,根源在于各取所需的利益寄生。一方面,作为活动主办方,可以向上级财政申请活动经费,向下级单位收取参评费用,光明正大地赚上一笔;以检查验收的名义到各地“吃拿卡要”,接受评比对象的金钱公关,带来财源滚滚的灰色收入。另一方面,对于参与者来说,评比表彰虽然含金量不高,但个个都是来头不小的金字招牌,不光可以“报上见字,电视露脸,电台听声”,还能在年终总结政绩时添上浓重的一笔,向上级邀功请赏。

    清查评比表彰,不应止于减少数量,而要斩断“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的利益链,建立长效机制,预防和杜绝乱评比、乱表彰“死灰复燃”。首先,遏制权力寻租行为,吸纳公众参与,哪些评比没有必要,哪些表彰劳民伤财,广大群众最有发言权,清查规范不应是官方的“独角戏”,更应让社会各界广泛参与进来,听取群众意见,接受社会监督。二是违规评比表彰不应一撤了之,必须追回不法所得,追责相关人员,切实提高权力寻租的风险和成本。其次,完善绩效评价体系,打破只由上级政府评价的传统模式,注重本地的服务对象、社会机构等多方参与评价;评价结果要与奖惩结合起来,做到责任明晰,奖罚分明,从而督促各地方各部门务实重干。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微言·博论
今日语录
提高老人生活质量需多方努力
□漫说新语
公共自行车成了一种摆设?
微评论
清查评比表彰不能止于减少数量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