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晚报数字版
站内搜索:
放大 缩小 默认
儒学大会正走向成熟
  • 2011年09月28日 作者:
  • 【PDF版】

    两位孔子文化奖获得者在会上交流。

    本报记者 曾现金 姬生辉

    去年的孔子文化奖评选环节设立了推选委员会,提升孔子文化奖的公开、公正性。今年的儒学大会增加百余名观察员,增加普通市民的参与性。尽管儒学大会只举办了四届,但是从细枝末节的变化上可以看出,儒学大会正逐渐走向成熟,知名度和权威性也逐步得到海内外专家和学者们的认可。

    少壮派专家崭露头角

    儒学大会一直在追求创新,内容也不断进行调整。孔子研究院院长杨朝明介绍,以推选孔子文化奖获奖者为例,原来是大会举办期间,由大会主席团成员推选产生。从去年开始,组委会增设了推选委员会,从全国范围内聘请15名权威的学者作为推选委员会委员,每人向组委会提名3名候选人,然后再投票选举,最后以候选人的票数作为推选获奖者的最终依据。

    对于原来的推选方式,杨朝明个人认为,那种推选方式有利有弊,但是在某些环节上有一些商榷的地方。由推选委员会推选产生,这种推选方式似乎显得更公开、公正、公平,推选的过程更加严谨。

    “大会邀请专家学者的年龄层次逐渐发生了变化。”杨朝明介绍,前几届儒学大会,我们学术成果、权威程度等作为邀请的条件之一,尚没有考虑年龄层次的问题。今年组委会邀请了部分少壮派专家学者,他们的学术扎实、思路开阔,在儒学研究领域刚刚开始崭露头角,是儒学研究领域的生力军。

    杨朝明介绍,出席大会嘉宾们的国家和地区也有所变化,原来的嘉宾多来自日本、韩国等东南亚的国家和地区。今年组委会特意调整了区域,邀请欧洲、澳洲和美洲部分国家的嘉宾。

    此外,文化奖的颁奖地点也发生变化。孔子研究院学术交流部部长刘续兵介绍,原来的文化奖曾在文化节开幕式上颁发,今年则调整到儒学大会开幕式上颁发,这样弱化颁奖时间和地点之间造成的时间间隔,增加了文化奖的学术氛围和权威性。

    新增100多名观察员

    今年的儒学大会,有一批佩戴粉红色胸牌的参会者,他们的胸牌和参会代表的红色胸牌有所区别,他们就是大会新设的100余名观察员。这些观察员是在校研究生、民间儒学组织代表或喜欢儒学的中学生,进入会场后,他们就能聆听儒学大师们的精彩演讲。

    27日早上9点,距离第四届儒学大会开幕还有半小时,曲阜师范大学的大三学生樊小亚已提前到达会场。她是一名观察员,除了聆听学术讲座,他们还是大会的志愿者,引导专家学者入座、提供各种会场服务,樊小亚忙得不亦乐乎。下午的学术交流会上,她坐在后排认真聆听专家们的发言,两页笔记写得满满当当。“我十分珍惜这次机会,听专家们的演讲让我开阔了眼界,学到了很多知识。”

    孔子研究院学术交流部部长刘续兵说,今年的儒学大会首次增加了100多个观察员,除了文史哲专业学者和研究生之外,还包括民间儒学研究者外以及部分在校中学生。

    “关起门来办会,会省很多事,但是大会的参与性不强,有一定的局限性。”刘续兵表示,在规范学术性后,今年在群众参与性方面进行了尝试,增设观察员就是其中的具体措施。观察员不仅能聆听分组学术研讨,还能向专家们提问。

    刘续兵认为,这实际上是一种好现象,说明儒学的关注度正在升温。原来大部分成人都不太关注儒学,更何况是青少年。而现在,不仅在校大学生越来越关注儒学,更让人惊喜的是,部分青少年学生也加入儒学爱好者的行列之中。

    “筹备大会期间,组委会接到不少电话,很多人希望能参加儒学大会,感受学术氛围、一睹大师风范。”刘续兵介绍,由于场地有限,组委会拒绝了他们的参会请求。但是,在今后的儒学大会上,组委会一定会陆续满足这些儒学爱好者们的需求。

放大 缩小 默认
儒学大会正走向成熟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