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晚报数字版
站内搜索: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总共七天假 节庆好几百
长假里全省各地掀起办节热潮,不少缺乏创意难走远
  • 2011年10月05日 作者:
  • 【PDF版】

    “十一”期间,淄博玉黛湖举办了帐篷节。 本报记者 乔显佳 摄

    文/片 本报记者 乔显佳

    10月3日,记者采访中注意到,正在进行的“十一”黄金周又引出许许多多的“节”,成为长假期间重要的区域文化旅游产品,有的还吸引大量的游客参与。

    节庆成拉动消费生力军

    3日,淄博玉黛湖帐篷节在玉黛湖生态乡村庄园内举行。许多淄博当地的户外爱好者、居民,纷纷携家带口,背起帐篷向景区汇聚。3日下午4点20分,万米草坪上已经盛开大片的“帐篷花”,远处一看,五彩斑斓,十分漂亮。游客最终扎了609顶帐篷。

    淄博张店居民王永和刘浩相约,携家人一起来此扎帐篷。两家人撑开休闲桌椅,玩得十分开心。小朋友还将家里的小兔子带来,在草坪上“放风”。

    3日,滨州沾化冬枣节拉开帷幕,当日即吸引约7万人到枣园摘枣。目前正值冬枣成熟期,甘甜清脆的冬枣让大伙大享口福。冬枣节已成为拉动区域旅游休闲的品牌节庆。

    据记者了解,“十一”国庆期间,山东各地举办大量的节庆,总数不下数百个。此外还有许许多多的节日活动。淄博市旅游局市场开发科张春玲告诉记者,据她不完全统计,“十一”期间,该市正在举办的各类节庆达37项之多。这些节庆成为拉动当地长假消费的“生力军”。

    一些“应景节庆”效益差

    今年“十一”黄金周,济南灵岩寺景区没有继续举办第六届佛教文化节,而是将更多的精力用于为游客提供良好的服务。统计发现,景区前4天的游客量非但没有下降,反而有所增加。

    灵岩寺景区管委会主任王传昌透露,前五届佛教文化节对景区知名度增加起了一定的作用。但同时耗费了巨大的精力、财力,这也成了一直困扰景区的问题,慢慢地成为一种负担。为此,景区今年叫停了佛教文化节。

    在淄博,周村旱码头旅游节举行了八届,从北京公司来担任古镇旅游开发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的俞新开坦言,就自己经历并直接参与的后三届文化节,对拉动旅游市场意义不大,没有明显的经济效益。一些受邀嘉宾碍着面子参加开幕式,让组织者和受邀请者都很累,相关企业却因此增加了很大的负担。

    一位常年从事旅游市场工作的人士说,很多时候地方政府搞各种节会,完全是充面子,并不统计产生了多少效益。嘉宾来了管吃管住,给当地财政造成不小的负担。还有的节会与当地的实际情况完全脱节,内容空空,缺少创意和吸引游人的手段,这类节庆往往难走长远。

    节会应让游客居民唱主角

    省旅游行业协会专职副会长丁再献介绍,沾化冬枣节由政府和企业两方面联手举办,确保办节效益。因为组织有序,居民采摘游中,很少留下什么垃圾,当地农户更是全力支持,让活动有了持续的生命力。

    淄博电台音乐频道副总监李峰参与了玉黛湖帐篷节的创意过程,他表示,活动的初衷是让久居城市的市民到近郊亲密接触大自然。扎帐篷既适合时令,通过举办“帐篷派对”、露天电影晚会、篝火晚会以及组织“丢手绢”、“天黑请闭眼”等小游戏,满足了人们追求个性时尚的需要,尤其受年轻人欢迎。

    山东省旅游专家委员会委员、山东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王晨光说,除了办节本身,配套产品和服务欠缺还是一块短板。他建议节会应让本地居民和企业“唱主角”,真正起到沟通外地游客与本地居民的桥梁作用。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珠三角显现“换城消费”热
山东慢游产品成出游热选
故宫再现“人海”景观
门票少收点 赚来人爆棚
总共七天假 节庆好几百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