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晚报数字版
站内搜索: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辛亥人物志
辛亥革命老人于均生
  • 2011年10月05日 作者:
  • 【PDF版】

    ▲于均生(前右二)与辛亥革命党人合影

    □陈正宽 

    1918年1月27日,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孙中山发布大元帅令,任命于均生为“中华民国大元帅府参议”。

    光绪末年,满清政府废科举,办新学,选派了十八名优秀学子,赴日本东京帝国大学深造,主修政治经济学。这十八名派赴日本的留学生中,有一名是山东潍县寒亭士子于均生。于均生(1887—1950),原名庭樟,字均生,出身于寒亭于氏望族之家。

    当时,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在东京成立革命组织同盟会。经人介绍,于均生偕同潍籍留日学生凡十四人,一同加入,成为同盟会早期会员。1906年,于均生在东京担任同盟会山东会刊《晨钟》周刊的编辑。1907年,于均生学成回国,受新思想指引,在原籍寒亭创办了于氏私立两级小学堂(初小与高小),自任校长。聘请曾经留日的同乡、同盟会员曹星五、齐芾南到该校任教。1912年4月,中国同盟会潍县分会在潍县东关第一公学成立,与会者达七百多人,于均生当选为副会长。

    1912年4月底,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从南京迁往北京,并举行国会选举,于均生以国会众议员身份,参加了这次选举。同年8月,同盟会解散,成立国民党,于均生成为中国国民党党员。1917年,为积极响应中山先生提出的维护《临时约法》的“护法”号召,于均生亲自到广州参加“非常国会”,即护法军政府。1918年1月27日,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孙中山发布大元帅令,任命于均生为“中华民国大元帅府参议”。1925年,因父亲过世,于均生从广州回家奔丧,从此离开政界。1928年,为避土匪骚扰,于移全家由寒亭迁往潍县东关前所街居住。1930年,中国国民党中常委丁惟汾,曾数次写信邀其到南京任职,皆被婉谢。

    其时,外人不解藏在于均生心底的秘密,他的真正意图是实业救国,这早在东京留学时即已心定:想强国富民,不振兴实业,了无成就。1920年,于资助其表弟张干臣赴日,在东京高等工业学校专攻印染专业。三年后学成回国,在济南任山东省立工业专科学校化学科主任。此间,张依靠学校实习工厂,试验纤维染色技术成功。1928年,青岛双盛潍染厂从日本进口整套染色设备,几次试车失败,意欲下马。于均生得知,卖地二百亩,筹足了三万银元,派张干臣赴青购得双盛潍的全套设备,于1929年在潍县东关后门街征地,建成大华染厂。1930年安装完毕。1931年农历正月十六,一次试车成功,让该厂成为山东省最早设立的新式染厂之一,声名籍甚。

    新工厂,新体制,新办法。当时大华染厂根据公司法,组成了潍县大华染厂股份有限公司,设立董事会,于均生自任董事长,张干臣任经理,郭立平为厂长,开业当年即获利两万元。到1936年年底,此厂股金已达九万元,而于均生个人控股三分之二。榜样的力量让人羡。在大华带动下,几年之间,潍县染业发展如雨后春笋,元聚、信丰、德聚、隆丰、大丰、利丰等六家染厂次第崛起,让潍县成为中国江北染业重镇。1938年1月10日,日寇入侵,潍县陷落,占领者诱逼民族工业者与其合办,于均生断然拒绝,为此被日寇抓去关押一个多月。1941年夏,国民党游击队王治平抢劫东关,以绑票性质将于均生等83人掳去安丘。此事为国民党中央获悉,丁惟汾两次致电当地军方营救,于均生终于有惊无险,安然回家。

    于均生是清末廪生,少有才具,书法造诣颇高。他是潍城知名的收藏家,藏有古籍善本数万册,有《古今图书集成》一部,凡一万卷。《四部丛刊》一部,历代名人字画近千幅,历代碑帖二百多部,其藏古印、古砚上百之数。1950年农历正月二十六,于氏因病过世,享年六十三岁。1988年3月,中共山东省委统战部,根据中华民国七年(1918年)一月二十七日《大元帅令》(参看《孙中山全集》第四卷《军政府公报》第43号),追认并批准于均生为辛亥革命老人。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国最早的飞行队:潍县讨袁飞机队
辛亥革命老人于均生
刘培源:荣成民主革命的先驱者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