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晚报数字版
站内搜索:
放大 缩小 默认
平度“愚公”花百万元垦荒———
700亩荒山13年间披绿装
  • 2011年10月10日 作者:
  • 【PDF版】

    文/片 本报记者 曹思扬

    13年前,平度市祝沟镇沙埠村后的岙莱山哏虎崖还是一座“不毛之山”,直到一位名叫王德军的返乡老工人出现,凭着一股“愚公”精神,先后花了170余万元把一座700亩的荒山变成如今植被覆盖达600多亩的绿地,可王德军还是不满足,“在10年内我要把它建成一座农业生态园!”

    动机>>

    退休后不想闲下来 找点活干承包荒山

    9日,记者来到平度市祝沟镇沙埠村后的岙莱山哏虎崖,只见一行行法国梧桐枝繁叶茂,漫山遍野的果树结满了饱满的果实,很难想象到13年前这是一座寸草不生的荒山,而这番变化要归功于“愚公”王德军。

    1998年2月,因弟弟突发重病,54岁的王德军从内蒙古包头钢铁公司退休回到老家沙埠村照顾弟弟,待弟弟病好后,王德军开始了退休后的生活。“整个3月,我生活中唯一的内容便是与村里的老人打牌喝酒,我当年在上班时可是响当当的技术能手,怎么能受得了这样无聊的日子!”王德军实在耐不住退休后的无聊,正好村后的荒山哏虎崖开始招标,王德军便花了6000元钱从村里承包了哏虎崖。王德军清楚地记得,那天是4月26日。

    “那时候我就是想找点活干,别让自己闲下来,看着荒山光秃秃的心里很不是滋味,如果能把它变绿,哏虎崖完全可以变成一座造福子孙后代的宝山。”当年5月2日,王德军扛着铁锹上了山,挖下了开垦哏虎崖的第一锹土。

    困难>>

    满山枯树根没水源百万元建水利工程

    当时的哏虎崖布满了坟头,当地村民常年上山砍树祭祀,王德军接手时,漫山遍野已找不到一株能遮阴凉的树,全是枯草和树根,没有一处水源,王德军向村里的老人请教后得知,要开垦荒山首先要平整土地。王德军借了一台拖拉机,花了4天时间将山上数以千计比牛头还大的树根都移走了,又花了一个月时间把山上700亩土地耕了一遍。

    “那时候对于怎么种庄稼、种什么树完全是一窍不通,当时都说种花生挣钱,我就拿出不到30亩地来种花生试试。”1998年夏天,王德军种下了哏虎崖的第一片庄稼地。哏虎崖多石、少水,为了给这30亩花生地浇水,王德军可是吃尽了苦头,每次都要到5里外的村里去挑水,有时一天要往返4个来回。“我就不信在山上找不到水,青岛夏天雨量这么大,只要建几个平塘和水坝存住这些降水,完全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王德军说。

    按照这个想法,王德军雇佣了几台挖掘机,运土、挖平塘、砌水坝,并在山底挖掘了一口深达100米、直径10米的机井,安装了大功率抽水机,修好了输水管道,这样遇到旱季也不愁用水。

    王德军1998年的退休金每月只有800多元,现在每月的退休金也不过2000元,可这13年间,他拿出全部积蓄,在3个女儿的资助下,花了100万元先后在山顶、山腰开平塘5个,修拦水坝8座,打水井1眼,总蓄水量达两万多立方米,彻底解决了用水问题,加上买树种花的70余万元,王德军13年间已在这座山上投入了170余万元。

    愿望>>

    “建成一座农业生态园”

    今年,王德军已经67岁,这13年来,王德军共栽种苹果、桃树、石榴、樱桃、山楂、柿树以及法国梧桐、白杨等观赏类树种共计35000多棵,哏虎崖整个山体植树造林达4万棵,植被面积已达600多亩。

    谈及哏虎崖未来的发展方向,王德军笑着说:“在10年内我要把它建成一个类似于旅游景区的农业生态园,让更多的人都来欣赏它的美丽风光。”对于生态园的名字,王德军坦言还没有想好。

    说起如何实现这个愿望,王德军已经计划好了。“目前我正打算发展养殖业,多养点生态猪、生态羊等绿色食品,形成了一定规模后我就引进几个蒙古包,让海边长大的人们都尝尝坐在蒙古包里吃烤全羊的感觉。”

放大 缩小 默认
700亩荒山13年间披绿装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