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片 本报记者 陈伟
对于很多城里人来说,大米是每日餐桌上的必需之物。可是,大米是如何种出来的,估计没有几个人能说清楚。日前,记者来到在省城颇负盛名的吴家堡大米的产地———槐荫区吴家堡镇,详细了解了大米的种植过程,并亲身体验了一把收割水稻的过程。
虽是农家活 一点都不简单
10日上午10点,记者来到槐荫区吴家堡镇席家村,正赶上村民李秀娥在自家的田里清理稻秆。天气虽然有些阴冷,但李秀娥已经头上冒汗了。“小时候,我看着自己的父母种稻子,20年前,我嫁人后自己开始种水稻。”李秀娥介绍道。
每年的5月份是吴家堡镇村民开始栽种水稻的时候。“栽苗之前,我们首先要育苗,基本上每天都会来地里的育苗池看看,有时候一天来四五趟。”李秀娥说,经过40多天的培育,水稻种子会长成20厘米高的稻苗,然后再在几天的时间里将稻苗移植到地里。
种上稻苗后,地里就不能缺水了,至少需要10厘米深的黄河水,才能让水稻正常生长。“遇上极端天气,地里十天八天没水的话,水稻也能生长,但是会对产量有些影响。”李秀娥说,每隔三两天她就得来地里看看,是不是该杀虫了,是不是该除草了。
种植水稻的5个月时间里,李秀娥最担心的是水稻出穗期的天气。“每年农历七月份,我们的心就开始悬起来,因为这段时间是水稻的出穗期,受到天气的直接影响。”李秀娥表示,如果天气一直阴,不见太阳的话,水稻就不能正常授粉,这样的话,水稻的稻粒就很小,一点也不饱满,这样会极大地影响水稻的产量。一旦阴天持续半个月甚至更长时间,水稻的产量至少会减产
30%—50%。
过了出穗期,水稻的生长就进入尾声了,再过大约一个月左右,水稻成熟,就开始收割了。“买种子、育苗、栽种、除草、施肥、杀虫、收割、脱粒、碾粒、扬粒、晾晒,别看是农家活,种水稻可不简单,前后得十几道工序。”说起种水稻的艰辛,李秀娥深有感触。
体验收割水稻累得直腰疼
在李秀娥的指导下,记者体验了一把如何收割水稻。记者将镰刀下到水稻根部以上5厘米处,并且弯腰近75度,手抓一把稻秆儿,然后尽量快速地挥舞镰刀,随后再将割下来的水稻整齐地放在地中间。刚开始干时,感觉非常有意思,但时间一长,记者有些撑不住了,尤其是腰椎有些疼,直不起腰来。
为了能够让水稻种植成规模,吴家堡镇还在部分村庄成立了大米合作社。吴家堡镇党委书记李刚说,整个吴家堡镇33个村,共有近2万亩稻田。各村的合作社会定期组织农技人员对村民进行技能培训,并及时观测地里的病虫害,解答村民种植水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2011年,我们还首次引进了营养价值极高,售价高达每公斤近百元的越光米,希望能够改良种植品种,创造更多的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