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立志成为教育家,切不可成为教书匠!”1982年秋天,当贾福梅从淄博师专毕业,踏进淄博一中校门时,恩师赵清的谆谆之言清晰在耳。此后,恩师的话便成为她教书育人的高标。“既然选择了教师职业,我就要干得有激情,有创意,尽心上课,竭力育人。让学生成人成才,是我昂然前行的方向,也是我孜孜以求的幸福!”担任班主任工作26年来,贾福梅坚持用爱心去温暖学生,用智慧去启迪学生,用真诚去感化学生,用努力去带动学生。通过不懈的探索,她创造了一种行之有效的教育“三步曲”:倾听———分析———解决。
一次倾听改变孩子的一生
倾听是为了充分尊重学生,了解事情真相,探寻学生心理,明白学生想法;分析则是平等交流,以理服人,不粗暴专横,不以势压人,在分析说理中,让学生提高认识,纠正错误;等到师生达成共识后,问题的解决自然水到渠成。
2004年,有一个身体强壮、头脑聪明,但凡事好用拳头说话、不服管教的学生被“分到”了贾福梅的班级。“刺头”来了,贾福梅并未挠头,“你年轻,拥有犯错的权利,但我不能让你重复犯错”,从此,了解与关注这名学生成了贾福梅的“必修课”。在课间,午饭后,只要有机会,贾福梅就与这名学生“面对面”,帮他理解人生意义,助他辨别是非曲直。
转化工作,绝非一日之功。当这名学生犯错时,贾福梅总是耐心地倾听他的理由。然后,师生交换看法,由学生提出解决方案,教师加以修订完善。高二年级时,这名学生参与班委竞选,当选为班长;高三年级时,被评为省三好学生;后来,他考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在致贾福梅的一封信中,他饱蘸深情地写道:“让我喊您一声妈妈吧,您是改变我人生的人!”
一种管理方法的两次蜕变
教育工作是与时俱进,不断变化的。即便是在督促学生准时入校这种老问题上,处理方法也在不断更新着。贾福梅的应对策略简单易行———让值日生记录迟到者的名字。起初,效果明显,可是好景不长,矛盾集中爆发———学生之间出现纷争。经过细心观察,贾福梅及时改进了管理方法,增派值日生站在教室门口,作为其他学生是否迟到的标志,“把迟到的记录权与决定权加以分离”。然而后来,一名值日生实在不愿充当“人见人怕”的标志,便找来诉苦。“一种方法,既然有效,就应一以贯之。”贾福梅一脸坚决,“你不愿充当‘人见人怕’的标志,那就扮演‘人见人爱’的角色吧!”翌日,这名值日生身披“班级形象大使”的绶带,站在教室门口,满面春风地迎接同学们的到来。一种班级管理方法,经过精妙改进,最终成为一种完善的制度。
多年来,贾福梅所教毕业班成绩每次都名列全市前茅。尤其值得称道的是,2004年,贾福梅所教理综高考成绩居全市第一名,学生吴岩、岳晓东以理科综合满分300分的成绩,并列全省第一名;2007年,她所教的高考学科成绩名列全市第一名,学生周文静取得全市理科第一名。在各类优质课比赛中,贾福梅获得一次全省第一名,一次全省第四名,四次全市第一名。
一级一级的学生来了,一届一届的学生走了,走向更为广阔的天地。但凡贾福梅所教过的学生,对她,都有一种共同的感受,都有一份共同的感激———“遇上您这样的好老师,是我们一生的幸运”。
韩雷 任明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