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济宁10月10日讯(记者 范少伟 通讯员 宋仰东) 10日,济宁市卫生局卫生监督所对城区一级以下医疗机构进行突击检查,接受检查的7家诊所中,大部分存在门诊日志记录不规范,医护人员拿不出相关资格证书等问题。
“我的执业资格证交上去审查了。”在执法人员要求出示职业资格证时,不少诊所医生如此解释。而接受检查的7个诊所中,只有2个诊所的护士拿出了从业资格证。按照规定,诊所工作人员每天要记录门诊日志,包括病人的姓名、姓别、年龄、处方内容、联系电话、家庭住址等信息。但在检查的7个诊所中,只有2个诊所的门诊日志记录比较规范。
记者了解到,这次突击检查按照国家规定的统一标准,重点对《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持有情况、人员资质、房屋布局、四室建设、基本设备及急救设备配备情况、门诊日志登记及处方书写情况、规章制度建立与落实以及档案管理等七个方面的内容进行检查。执法人员介绍,本次检查的大部分诊所存在门牌内容与医疗机构许可证科目不一致,诊断室、观察室、治疗室、药房等功能用房不齐全,门诊日志记录不规范等问题。
对每个被抽查到的医疗机构,检查结果将与各县市区卫生行政部门医疗机构执业许可档案进行核对。检查组将对检查情况进行正式反馈,对存在严重违法行为的被检查单位限期督办。
镜头一
在观察室里做起了饭
一家诊所的墙面玻璃上写着内科、儿科,走进诊所内,十平米左右的诊疗室内只有一张长椅,椅子下面放着三四双拖鞋,诊疗室、更衣室、药房,全在一间屋里。医生对执法人员表示,诊所面积不大,就把更衣室与诊疗室混在一起用了。
而在另一家诊所的观察室里,竟然放着锅碗筷等生活用品,各种物品随意堆放,卫生环境令人担忧,有些医生直接在病人观察室里做起了饭。
按照规定,诊所应把诊断室、观察室、治疗室、药房等功能用房分隔开,而在检查的过程中,一些诊所受房间面积的限制,把几个科室合并在一起,不同的科室之间没有明显区分。
镜头二
消毒设备蒙了一层灰
某牙科诊所开业三四年的时间了,门面宽敞,看上去也干净整洁,医疗机构许可证挂在诊所内显眼的位置。执法人员问工作人员有没有从业资格证时,诊所负责人说送去审核了,还没有拿回来。诊所的其它三位穿着隔离衣的工作人员表示自己是刚刚毕业的大学生,资格证还没有考出来。
治疗牙病的器械需要用规定的高压设备消毒,而这处诊所二楼的高压消毒设备上却蒙了一层灰,已经有些生锈了。“治疗器械每天都会用酒精消毒,卫生情况肯定没有问题。”当问及看牙的设备是否使用高压消毒时,诊所的负责人接连搪塞。
镜头三
医疗垃圾处理不专业
(本报记者 范少伟) 医疗器械都要进行消毒处理,而针管等医疗垃圾则不允许二次使用,需立即变形销毁并装在黄色专用塑料袋中,由专业部门集中处理。
在执法过程,不少诊所都没有配备专用医疗垃圾袋,医生护士随手就把用过的一次性医疗设备扔在一旁的黑色的垃圾袋里。一家诊所内的垃圾箱内,执法人员发现大量用过的的输液袋捆绑着扔在里面,令人触目惊心的是,输液袋中夹杂着大量带血的棉棒。
该诊所的负责人就把医疗垃圾像生活垃圾一样扔在垃圾桶里,至于最后怎么处理,他支支吾吾地答非所问,另一间诊所的医生甚至不知道医疗垃圾还要用专用的塑料袋,专业程度可见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