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晚报数字版
站内搜索:
放大 缩小 默认
边缘化的夜市,能否再现曾经的热闹景象
  • 2011年10月12日 作者:
  • 【PDF版】

    这样的小推车,更让人想起曾经的古槐夜市。

    ▲夜市出售的商品略显低档。

    现在的九巨龙夜市一角。

    文/片 本报记者 马辉 刘守善 张晓科

    提起夜市,众多济宁市民一定会想起古槐夜市,“商品云集,整条街人潮熙攘……”那些熟悉、热闹的画面,现在只能到市民的记忆中找寻。如今,济宁唯一的夜市,蜗居在城区西南一隅,远离市民的视野,成为了低档商品的聚集地。

    或许是怀着对曾经夜市的那份向往,秀水城广场在古运河畔设立了一个夜市,但并没有达到预期,摊主最多时也不过10多个。景象虽然惨淡了点,但仍勾起了不少市民对于夜市的期待,希望济宁能够出现一个真正的夜市,再现曾经热闹非凡的景象。

    新建夜市开张遇冷

    市民那份夜市情结更浓厚

    夜幕降临,市民路过济宁城区古运河畔时会发现,秀水城广场门前的显示屏上悄然打出了一则广告:秀水城夜市开张啦!

    记者循着古运河边走了一趟发现,被霓虹点缀的岸边,却没有像想象中那样人潮熙攘的景象。“筹划的有些晚了,要是从五一前后开始操作这件事情,效果会好的多。”秀水城广场张店长坦言,现在天气渐渐冷了,加上雨天较多,所以效果并不是很好。“济宁这样一座有着悠久文化底蕴的城市,却没有一个火爆的夜市,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市民常女士说,儿时逛夜市时总是很开心的,可以买小吃,淘一些心爱的小商品,感觉很快乐。“大超市、大卖场、公园、KTV,济宁晚上可去的地方是不少,但是唯独缺乏了一些原滋原味的夜市,而夜市逛起来更有些感觉。”市民肖先生告诉记者,他在外出旅游时到过北京、上海、杭州等地,给他留下印象最深的就是夜市,各种富有当地风俗的小商品,其间也不乏一些日用品,很多市民都悠闲地逛着街,这种感觉是在大商场里找不到的。

    张店长告诉记者,当下很多年轻人利用业余时间上街摆摊,不少地方形成了小型夜市。正式出于这方面考虑,他们有了在秀水城广场设夜市的想法,但令大家没想到的是,摊位最多时只有10来个,人气也比较淡。

    古槐夜市淡出十年

    三千家摊位剩下不足一成

    在位于龙行路上的九巨龙大市场,白天是一个百货批发市场,晚上,则有二三百个摊主在这里摆摊,持续了已经有近10年的时间了。如果说济宁有称得上“夜市”的地方,也只能说是这里。 

    9日晚7点多钟,夜市开张了,不时有一些市民走进市场里,人气算不上旺。在这里摆摊的多是一些中年人,三四平方米一个的户外摊位挂满了山寨版的服装,鞋摊上的鞋子的标示甚至是拼音与英语混搭,一些收音机、吹风机等小家电价值最多不过几十元。

    “这个吹风机多少钱?”一位骑着三轮车的年轻人把车停在了一个摊子旁边,摊主李先生热情地回答,“35元,还能便宜。”经过一番讲价,小伙子以20元的价格拿走这个吹风机。“在这个市场上,来买东西的都是农村人或来城里打工的年轻人,城里的市民很少,这里的东西也卖不上价去。”李先生说。 

    在这个夜市上,多数摊主都是从曾经的古槐夜市上搬过来的,少说也得干了10多年。今年已40岁的王女士告诉记者,原来的古槐夜市从1993年开始设立,当时的景象格外火爆,从小南门一直到红星路,三四千个摊位贯穿其中。“当时,我们一家六口人都靠这个摊子养活,营业收入非常可观,生活过的非常好。”王女士说,现在他们的干货摊连招牌都没有了,生意也淡了许多。

    市民消费习惯转变

    老经营业态让夜市更边缘

    有专家认为,要想认识一座城市,必须要看一看她的夜晚。可以说,夜市,是一个城市商业繁荣的标志之一。 

    济宁市工商局一位曾参与过古槐夜市管理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当时,济宁的商业业态远没有现在那样丰富,仅有的几个商场打烊时间都在6点左右,而一些便利店、超市也没有现在那么多,顺应这种消费需求,为解决人口分布与商业分布之间不均衡的矛盾,便由原市经贸委、原市建委、市工商局联合组织了古槐夜市,从1993年到2001年之间,这一夜市逐步壮大,来此消费的市民基本上包括各个阶层,这里也成了周边较为知名的一条马路夜市。 

    “从2001年前后,出于交通、安全等因素的考虑,这条马路夜市逐步转成了星期六、星期天市场,再往后就搬迁到了九巨龙大市场。”原市经贸委的一位负责人说,现在的商超、社区便利店及各种品牌专卖店,营业时间都延长到晚上八九点钟,市民买日用品、食品多去超市,买衣服则去一些商场和品牌店,而目前的夜市,则成了低档商品聚集地的代名词,仅能满足一部分低消费人群的需求,因此逐步被边缘化。 

    济宁市商务局副局长韦平认为,如今市民的消费观念,已经从价格的敏感转变到对品牌的敏感,而目前的济宁夜市任由其自由发展,不加以规范和引导,根本无法勾起当地市民及外地游客的兴致。

    市民摊主均有期盼

    边缘的夜市何时再现光彩

    “济宁城区行街太少,我们这些在夜市摆摊儿的很难找到新的去处。”在九巨龙夜市经营童装生意的王先生告诉记者。

    记者在九巨龙夜市采访时发现,这个宽敞的广场上,前来逛街、购物的人寥寥无几。“现在这个夜市离龙行路有一定距离,隐身在九巨龙大市场里面,基本上算是被‘藏’起来了,很多人其实不知道。”在夜市北面经营电子产品生意的李先生告诉记者,在他们从古槐夜市搬来这里时,九巨龙大市场刚刚成立,那时候,夜市的到来给这个市场带来了一定的人气,但时过境迁,大市场的人气提上去了,而夜市的人气则下来了。 

    据摊贩们介绍,以前古槐夜市有好几千摊位,但现在只有二三百个,摊位的减少也降低了很多市民的兴趣,到这个夜市来没有什么“逛头”,是夜市日渐冷清的主要原因。他们希望,能在一个相对封闭,而又距离闹市较近,或紧邻主干道的地方开设夜市,而不是像现在这样,藏身在一个市场内不为人知。 

    不少摊主认为,如果城区能新建或改建一个步行街,在两侧的门面房和道路之间允许摆摊儿,那样的话,摊位多了,逛夜市的人也就多了。

    业内人士>>

    特色经营规范管理夜市经济潜力不小

    济宁市旅游局副局长郑庆军则认为,包括台北、杭州、上海、成都等大城市,它们的夜市都是极具生命力的,既有当地人聚集在此,也有外地的游客纷沓而至。从这些成功的夜市身上可以看到,特色化和规范化是夜市发展的两大趋势。 

    “夜市经济除了繁荣济宁的商业外,还可以丰富当地市民的夜生活,带动当地市民就业。”郑庆军认为,以杭州的南宋御街为例,上千米长的街道上,聚集了数千家商户,这里既有门面经营户,也有摆摊者,既可以满足市民消夏购物、娱乐、餐饮的需求,也可以成为一种新的消费经济业态,发展潜力巨大,带来的人流量和经济效益不容小觑。 

    郑庆军告诉记者,夜市所经营的项目或是所销售的商品并非是高端的、具有明确功能划分的,富有风俗人情的小商品及一些小吃就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夜市所经营的区域应该富有特色,带有当地的地域特色,经营的项目一定是亲民的、大众化的,可以兼顾当地市民和外地游客的喜好,达到共赢性需求。

    “可以在一些有条件的公共场所或专门的街区开辟夜市,重点则是如何打好“运河牌”,其间有一些功能性的划分,集餐饮、娱乐、休闲、购物为一体,让市民和游客一边欣赏济宁的夜景,一边品尝济宁的小吃美食。”济宁市商务局副局长韦平告诉记者,夜市经济可以做强、做大,济宁本身有着众多的名小吃和民俗商品,应该积极挖潜,以这些项目为带动,逐步形成济宁富有特色的夜市街区,使得济宁的商贸转型升级领域单纯从单一消费走向旅游、购物、餐饮、休闲一体化消费转变。

放大 缩小 默认
边缘化的夜市,能否再现曾经的热闹景象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