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晚报数字版
站内搜索: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众家评论
  • 2011年10月17日 作者:
  • 【PDF版】

    ●杜大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北京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国文化背景是一切方式对中国文化的诠释。我个人认为,直到今天,我们对传统的理解还是很肤浅,甚至被大家普遍忽视,传统里应该还有更好的东西。范宽、李唐为什么好,好在哪里?包括山水画在内,在有文化背景的存在中坚持是不是比没有背景中更好?今天看展览,我很欣慰,李先生长期不为人知,甚至曾受过批判,以老朋友的角度,希望他在传统画上有更好的发展。

    ●范迪安(中国美术馆馆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子牧先生的绘画于传统形式与古典内容中注入鲜明的时代意识,尽管延续了传统的文学性、情节性、叙事性,但在造型用笔中体现出的是当代视觉文化的特质。看似古意盎然,实则充满了当代想象,这是他作品的特殊气质。

    ●王亚民(故宫博物院副院长兼紫禁城出版社社长)

    子牧绘画的面貌,看似传统,实质在于创造。他明知创造的未必都好,但始终认为艺术就是要创造,并且勇于实践、放手去做。若这个画展举行,能使这种精神形成一种风气,那才不失它的意义。他的作品,无论从哪一面说,都有“自我作古,不落人后”的气息流露其中。他的作品,也不是篇篇精神,但我最佩服他的是执著用功、认真做事的态度。本质的醇正、技法的严谨,是绘画的要义。同时,态度的严正,又是画家的基本品性。在我看来,子牧都具备了。

    ●黄克文(上海戏剧学院教授)

    李子牧先生的画可以称之为山水人物画,因为他的山水画功底也很深,景和人相互融合在一起,使得整个画面表现的明快、细致、精到,而且十分从容。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众家评论
李子牧
清钟远播——子牧的文人意境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