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10月16日讯 (记者 周广聪 实习生 郭善腾)“我们想在革命老区临沂资助一些贫困的学生,如果条件允许,愿意资助他们念完大学。”半个月多前,记者接到一个来自青岛的陌生电话,一位自称“快乐沙”志愿者的人给记者讲述了一段段爱心故事,并表示希望通过本报资助部分品学兼优的贫困孩子。
“我是一名‘快乐沙’志愿者,在我的周围,有很多这样人在资助贫困孩子,热衷慈善事业。”电话中,自称“快乐沙”的男子,向记者介绍了自己,却不愿透露姓名。
“快乐沙”告诉记者,在他们中间曾经发生过很多爱心故事,有的人一直坚持做好事,但是他们的家人、朋友并不知道。“志愿者中有一位海军军官把自己比做一粒快乐的沙子,微小微弱却以助人为乐,他十年间资助一对卖唱盲人夫妇的双胞胎儿子,最终将他们送入重点大学。而在这位志愿者的影响下,许多朋友聚到了一起,自称为“快乐沙”,他们有一个共同心愿:去帮助贫困的家庭,资助贫困孩子。”
在电话中,记者了解到,目前“快乐沙”志愿者来自各行各业,有教师有警察,有军人也有个体职业者,他们都想资助一些贫困学生,但是对于资助哪的学生、怎么确定这些学生、如何资助等问题,让他们一直拿不定主意。
此时,一位从鲁西南走出的志愿者提议在临沂革命老区资助,几经辗转,“快乐沙”志愿者联系了本报记者,并表达了这个心愿。10月3日-6日,本报记者来到青岛市市南区、城阳区、胶南市等地,在与多名“快乐沙”志愿者交流之后,最终确定联合本报在临沂寻找品学兼优的贫困孩子,由“快乐沙”志愿者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