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人公很像普希金笔下的驿站长
张丽军(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乡党委书记》是一部关注当代中国现实问题的、具有“中国现代性”精神内涵的力作。它以濒于破产边缘的大磨乡为叙述中心,描写了外表儒雅、内心坚强的乡党委书记谢兴儒的内忧外患,不仅要解决乡镇、村庄的巨额债务和腐败问题,而且还面临来自法院、卫生局、计生办,乃至“打狗办”等上级部门的考核压力。在他与各路“神仙”、“妖魔鬼怪”的斗法中,立体化呈现了当代中国乡村转型的各种症候,是一部观照当代中国人心世相的绝妙“浮世绘”。
刘永春(鲁东大学文学院副教授):乡村政治是当今中国社会最复杂的生活景观之一,小说因此具有乡村实验的性质。作者所提出的解决方案饱含“政治智慧”,生发于真实的社会体验,更超越了具体的社会情境,具有普遍意义。小说的人性呈现以主要人物谢兴儒为视点,精彩纷呈。同时,作家并没有忘记这些乡镇党委书记们的生存艰难和内心困惑:“。百姓眼中他很风光,可在贵族眼中,他是一个勤务员,常常为权贵们借马赊车,站在风雪中迎来送往。有时还要被羞辱谩骂。”作者借由谢兴儒这位乡党委书记而发生的一个个故事,揭示了中国当代乡村政治的真实。
张建波(山东政法学院副教授):小说《乡党委书记》以大磨乡上访事件为引子,围绕着干部教师工资拖欠、麦收征公款、计生工作、乡老人公寓和村公路建设、村支部改选以及农民基金会遗留问题铺展开小说发展脉络,将当下农村乡镇中盘根错节的势力对抗和复杂难解的干群矛盾一一披露。围绕着乡党委书记这一人物形象,既描写了像司文胜、李丽这些兢兢业业服务基层的乡镇干部,也写出了杨庭长、铁主任、王大肚子等人物的丑恶一面,但作者显然没有将人物囿于简单的评判之中,在道德审视的同时仍然为各类人物复杂性格及其发展预留了空间。
马兵(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乡党委书记》的不足之处较为明显,一是由于作者过于依赖层出不穷的故事,甚至将其作为推动叙事的唯一动力,对于人物刻画难免表面化和脸谱化,这在王大肚子、二扁头这样的反面人物身上体现得尤其明显。主人公谢兴儒在情理、法理与乡间伦理间的多重纠结与困惑大多只在情节向度上罗列性地展示,而失察这种纠结与困惑在心理上的投影。二是小说过于追求“出奇”的阅读效果,将谢的身份定位为“武功高强”的基层干部,而且武功成为他摆平很多棘手事件的关键,这样的处理奇则奇矣,却把作者精心铺垫起来的千头万绪、一地鸡毛的乡村乱象做了轻易解扣,消弱了社会批判的思想深度。
孙书文(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作品中充满了“官场”人士拼狠斗智的故事,有许多甚至令人击案称赏。从中看出作者对这一生活场景的熟悉,可以说只有“泡”在乡村生活中才能写出这一作品。这类故事是小说吸引人的关键因素所在,但也造成了作品的致命伤:作品缺少一种“悲悯”的底色。作者在对农民经历的叙述、对乡村干部趣闻轶事的展览之中,透出一种调侃戏谑的味道。这种味道既与作者初衷相悖,也削弱了作品的思想力度。
张新英(山东师范大学传媒学院讲师):作为一部反映乡村现实的小说,某些情形固然是乡村现实,但作者对乡村基层干部及乡民百姓的摹写,比如上访群众的形貌举止,某村老支部书记的两排假牙、王大肚子吃烧鸡的丑态等等,不免有夸张丑化之嫌,使人读后产生对乡村世界的恐惧疏离之感。另外,小说开篇始于1998年,距今已有13年的时间。在当前国家已取消农业税的大背景下,文中涉及的农村征收提留、公粮等情节皆已成为历史,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作品的现实指涉力度。
本报记者 师文静整理
首届网络文学大赛参赛作品、长篇小说《乡党委书记》在网络上展出以来,一直位居小说点击量榜首,通过齐鲁晚报连续20多天的连载,更产生了强烈反响。就是在网络文学大赛评委中,对该小说的评价也有不同意见,一方面认为该小说具有“中国现代性”精神内涵,饱含“政治智慧”;另一方面也有评委认为小说缺少思想力度,过分夸张丑化农村现实,故事情节也有些离奇荒诞。其实,《乡党委书记》面临的争议也是当下大部分流行“官场小说”普遍存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