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晚报数字版
站内搜索: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尹延新:花鸟素写天趣雅韵
  • 2011年10月31日 作者:
  • 【PDF版】

    几十载笔耕探索、砚边沉思,加之与生俱来的天赋,沁人心脾的文化浸养,才能成就一位艺术名家。而我们今天介绍的主人公居于泉城济南千佛山下,历寒暑而笔耕不辍,自取名为“舜耕山翁”,沉潜于传统文化深厚的文脉里,饱览沃看,悉心领会。半个多世纪中,尹延新从学习于希宁的小写意,到吸收吴昌硕笔墨的圆浑拙厚,齐白石用笔的硬直刚健、自然率真,潘天寿构图布局的严谨周到,四个边角造势,造险而破险法,再到八大山人的水墨简笔画,取众家之所长,用自己的花鸟作品回报着养育他的这片热土。

    “我是土生土长的老济南人”

    尹延新生于济南,长于济南,对家乡拥有无限情怀,可以说对这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充满了感情。他曾在自述中深情的写道:“我是济南人,祖上六代都在济南佛山院繁衍生息,是泉城济南养育了我,数十载来我能做的就是为泉城人民奉献数万幅画作。”

    对于老济南的回忆,尹延新清晰的记得解放阁下犹如江南水乡,柳树、杨树颇多,种着蔬菜、水稻,河里随处可见野鸭子和鱼虾。儿时的尹延新常来黑虎泉边上捕鱼、捉蟹,在纱布罩起的渔笼里,放上羊骨头,用石头坠入水中,提出来就会有四五十条大大小小的鱼儿,鲫鱼、草鱼、鲶鱼活蹦乱跳;或是去护城河岸上捉螃蟹,掀起石头,清清的泉水流淌,螃蟹乱窜;还有那千佛山上捉蝈蝈的经历,秋季的酸枣树,趴着很多蝈蝈,但是枣树上有刺儿,一捂就扎着手了.这些儿时的记忆隐藏于尹延新的脑海中,无论如何都磨灭不去,对他日后的花鸟画创作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像他画中的荷花、碧叶,淡叶衬着浓叶,浓叶托着红荷,荷杆见疏还密,水鸟伫立杆上,好一派大明湖畔的荷塘清趣;而那蟋蟀、蝈蝈也是尹延新记忆中定格在千佛山枣树上的一抹童趣,画面中的花叶瓜果之上趴一只虫儿,似低声吟鸣,于淳朴中别添一番生机。

    “舜耕山翁”的白石情结

    尹延新在少时反复临习齐白石的大写意而步入书香之门,15岁时,他从集市上路过,偶然发现了白石老人的一幅“牵牛花”的作品,惊喜异常,那是一幅齐白石92岁时创作的《牵牛花图》,他视为至宝。从此,就和齐白石结下了不解之缘。期间,经历过动荡年代,为防丢失、损坏,曾将画藏于墙缝,数次搬迁居所,此画一直携带身边。多年间,尹延新在画小写意过程中,一直坚持临习齐白石的画,反复揣摩、领会、参悟、吸收。1996年,偶尔得《齐白石全集》十册,细心研赏,更加深悟齐白石大写意的内涵,在“似与不似”之间徜徉于齐白石的艺术境界。尹延新对齐白石的崇拜不单单是停留在临摹他的作品上,而是细细品滋作品中深藏的意蕴,他在自述中写道:“白石老人的画,以神取形,取意舍形,言简意赅,笔不工而心恭,笔不周而意周,用笔苍劲雄浑,意境深邃空阔,余味无穷。我又特别推崇白石老人‘胆敢独造’的艺术魄力,‘天趣胜人’的意蕴情操,相信自己在历经‘齐派’的洗礼之后,会进一步提高作品的艺术品位,于传统中取‘大道’,于变法中求自我,而逐渐形成‘舜耕山翁’的风貌。”

    七十载的丹青润染,尹延新将对老济南的深情回顾,自己的质朴天性,注入到作品的风格中去,使得作品呈现出亲切、淳朴之气;他将在临习白石老人画作时,参悟到的深远意境注入到自己的作品中,使得作品朴而不俗,趣而不躁,显花鸟之真味。 (刘莹莹)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作品《素秋》:丹青忆往昔
尹延新:花鸟素写天趣雅韵
尹延新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