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晚报数字版
站内搜索: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刀客出山 团队为先
着力团队建设,山东武术结硕果
  • 2011年11月06日 作者:
  • 【PDF版】

    本报记者 刘伟

    2011年10月12日,土耳其安卡拉举行的第11届世界武术锦标赛上,省武术院武术套路队年仅21岁的运动员孙培原力压群雄,在64名选手中脱颖而出,一举夺得男子刀术比赛的冠军。

    山东武术历史悠久。古时曾有“三时务农,一时讲武”之说,民间习武渐成风气。武术的普及与推广,让齐鲁儿女养成了勇猛强悍、吃苦耐劳的优秀品质。然而传统武术毕竟不同于竞技武术,当武术越来越专业化,相配套的附件也就越来越多。最近十年,山东武术经历了十运会的青黄不接,一番换血之后,年轻选手开始挑大梁,眼下山东武术人已经走出了低谷。第十一届全运会上,山东武术迎来了收获的季节,在一举拿下了4金、2银、3.5铜的辉煌战绩后,全国同行刮目相看。

    因材施教 量身打造

    作为孙培原的主教练,杨小华向记者讲述了武术运动员的成长与训练,团队精神成为杨教练重复最多的词汇。世锦赛武术套路男子刀术的比赛,孙培原整套动作舒展大方,如行云流水般一气呵成。凭借高难度动作以及稳定的发挥,夺得男子刀术项目一枚宝贵的金牌。年仅21岁的孙培原自幼习武,六岁起进行武术训练,在淄博市武术院很快便崭露头角。2003年,孙培原来到山东省武术院学习训练,先后收获了自己的全国冠军与世锦赛冠军。谈起孙培原的金牌,杨小华认为套路编排上的创新非常关键。 ?“孙培原能力比较全面,技术上并没有特别突出的地方,也没有明显的软肋。针对这一点,教练组在套路安排上选择了扬长避短。”杨小华介绍道,“速度、意识是孙培原的优势,我们在刀法选择上会重点突出这些优势,让套路内容更加丰富。年轻、经验不足是孙培原最大的不足,我们也做出了针对性的部署,这些安排起到了作用。”

    刀法比赛分为规定动作与自选动作,除了规定的刀法之外,在自选动作上,教练组重点突出传统刀法的编排,让孙培原在赛场上占据了天然的优势。

    在教练组集体的努力下,新一代刀客出山。

    后勤保障 样样俱全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这句话放在竞技武术上,尤为确切。观众在舞台上看到的是运动员精彩的表现,而在这短短的几分钟抑或几十分钟之外,则是无数的汗水,以及一个体育保障团队的默默付出。

    省体育局训练中心五号楼,武术运动员训练的地方。周围大厦林立,路边的大巴一辆挨着一辆。这些大楼里有其他项目运动员的训练基地,也有医院,而各种车辆则负责提供比赛的后勤保障。

    “平时的训练,要动用的部门不在少数,一位世界冠军培养出来,需要这个团队通力合作。”杨小华说。套路部要保证器材的供应,这些是队员训练必不可少的。同样不可或缺的还有医疗室,从事武术运动跌打损伤在所难免,恢复治疗尤其关键,高质量的医疗保障在保证运动员身体健康方面就更为关键。“工作最为庞杂的还是行政部,他们负责后勤保障,工作更加繁杂。”武术院办公室工作人员介绍说。在队员比赛之时,行政部门就更加忙碌,各种接送任务应接不暇。

    除了配套的保障工作,运动员还要配备专门的心理老师。尽管教练组在调整运动员心理上积累了丰富经验,但一位专业心理老师依旧必不可少。“心理老师会教运动员怎样进行自我暗示、自我调整,引导他们更好地临场发挥。”杨小华说,“真正到了赛场,教练组要观察了解运动员的情况。真正的比赛不同于平时训练,运动员任何细微的心理变化,都会影响到比赛发挥。所以教练组要及时做好应对,做到万无一失。”

    武艺武德 综合培养

    在省武术院,运动员们每周一三五全天训练,二四六训练半天,周日要学习文化课。武术不仅仅是一项强身健体的运动项目,中华武术博大精深的武德文化也包含在其中,“未曾学艺先学礼,未曾习武先习德”是武术运动员恪守的规矩。

    武术在中国几千年绵延的历史长河中,一向以礼仪为先,“尚武崇德”乃习武之本。武术比赛,讲究的是互教互学,以武会友。切磋技艺,不凌弱逞强,将激烈的攻防技术和人生修行结合起来,成为中华武德的典范。

    “运动员们平时要学习文化课,教练组也会讲授武德课。习武之前先做人,这是我们经常说给运动员听的话。”杨小华说,“运动员的职业生涯短暂,谁也不可能做一辈子,训练之余学习文化课很重要,这样才能拓宽运动员以后的出路。从长远来看,运动员们学习文化课对训练水平的提高也非常有帮助,这是一个良性的过程。”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刀客出山 团队为先
2011,山东武术跨越之年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