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晚报数字版
站内搜索:
放大 缩小 默认
绿皮车上的“非典型”生活
  • 2011年11月07日 作者:
  • 【PDF版】

    6417次列车上,一对情侣向窗外张望。

    张浩 摄

    本报记者 龚海

    在火车大幅提速的年代,6417次绿皮车显得有些另类。它已经超越了单纯交通工具的意义,绿色的它,不光载着旧日的时光,还像个壳,包藏着城市人对慢生活的期待。

    这是一段极慢的旅程,从北京到承德全程256公里,它居然跑了近7个小时。

    这趟6417次列车是火车迷眼里的“站站乐”,从北京站慢悠悠地出来,逢站即停,沿途的24站大多是外地人闻所未闻的。

    它顶着北京最便宜火车的头衔,到通州西站18公里,穿越了整个CBD,但票价仅要1.5元,比地铁还便宜。

    在火车大幅提速的年代,6417次列车显得另类。它已经超越了单纯交通工具的意义,绿色的它,不光载着旧日的时光,还像个壳,包藏着城市人对慢生活的期待。

    “这老古董就得拍”

    来东站坐车的人很少。今年7月份,原本一直在北京东站始发的6417次改为在北京站始发,这让从东站上车的人就更少了。

    当6417次快从北京站开过来时,检票员结束了漫长的聊天时间,从休息室走出来,拍了拍帽子上的灰,扯着嗓子喊:“6417检票啦,拿好票啊!”

    一时间,蛇皮口袋、旅行箱都排在了检票口,等所有人都走到了站台上,候车室立刻就空了,这时6417才拖着8节车厢咯噔咯噔地靠了过来。

    6号车厢的列车员刘师傅打开了车

    门。车厢里很干净,坐椅裸着,没有椅罩,车票上虽印着座位号,但人很少,大家就各自找空地坐下,即便被人占了座,也大可不必为此费口舌。许多人干脆鞋一蹬,躺倒在座位上,将硬座当硬卧来使。

    列车长介绍说,这趟车的客源大多是在北京工作的河北人,包括很多农民工,往返北京通州的人基本上不会选乘它,车上很少有满员的情形,虽然只有8节车厢,但座位很富余,这么多年来,乘客都习惯了一上车就躺下睡觉。

    对已经在这趟列车上干了20多年的刘师傅来讲,这里是个不折不扣的熟人社会,几乎每趟车都有熟人。“你想呀,都20多年了,以前这车还不叫6417呢,是3位数的,座位都是横木条的那种,很硬,后来车多了,才改叫6417,座位也换了,比以前先进多了。”

    车门不大好使,他使劲儿地用脚踹了踹,勉强上了锁,“这老古董就得拍。”然后才转身回到列车员室里拎出来一个大茶缸子,找个座位挨着人坐下,开始侃大山。

    “早在台湾就听说了”  多数乘客并不去注意沿途的风景,除了睡觉,他们或埋头看传奇故事,或就着上车前买好的花生凉菜嚷嚷着拼起啤酒,或打扑克打发时间,或哄哄一路上不停地哭闹的孩子。

    白铁皮的烧水炉在3号车厢,炉膛里的煤燃得很旺,炉里的水还是人工灌的,等水开了,列车员就要去送水,把车厢头上放着的那些大水壶逐一满上。

    广播只在列车开动时播报一次下一个站名,车行驶得很慢,时速在40公里左右,能清楚地看见田里农妇割玉米时挥舞的镰刀。到站前很难觉察到明显的减速,刘师傅不忘掐着时间到站开门。看到远处的几栋高楼时,他起身掏出了钥匙,“顺义到了啊,顺义!”

    走下火车的也就五六个人,空荡荡的站台竟无一个等车的人,刘师傅顺手锁了车,随着车厢连接处响起两下轻微的碰撞声,车又开走了。

    总有好奇者前来一探究竟。台湾的林氏夫妇将乘坐6417次当做来大陆自助游的首站,“早在台湾就听说了,绿皮车,票价最便宜,特意过来体验一下这趟‘神车’。”

    “这绿皮火车速度慢,去的地方也很小,很适合我们旅游观光,不过这种车越来越少了,说不定下次再来就没了。”林先生随手拍下沿途的风景、车上躺着的人们,不错过任何一个在他看来有意思的细节。

    “等着跑不动了就淘汰吧”

    6417次列车还有十来个乘务员,这趟车在深夜抵达承德后稍做卫生清理,第二天接着往北京返,车次随着改成6418。乘务员三班倒,日复一日。6417次没有餐车,车上也没有配餐,他们只能自带盒饭,凉了,就到老式的蒸饭箱上加热。

    列车员中的大多数只服务过这一趟车,日子久了,他们对动车高铁反倒是极其陌生了,“以前也想过去别的车上,后来又算了,在这儿干习惯了,去了别的车会不适应。”刘师傅说。

    车越是靠近北京,上车的人就越少,这种靠风扇和开窗降温的慢火车早已跟不上城市人的生活工作节奏。现在它们在北京也不多见,总数不会超过10辆,即便在全国范围内也所剩无几。就在今年8月13日,国内运行里程最长的一趟绿皮车———济南至乌鲁木齐的1085次列车正式退役。

    高速列车和公路交通夺走了绿皮车一拨又一拨的客源,现在还在运营的绿皮车大多数处于亏本状态,不少绿皮车后来干脆做了货运车,6417也是前途未卜。

    “这车肯定就这样了,不会再更新换代了,等着跑不动了就淘汰吧。”刘师傅说,经常有人来车上进行怀旧体验,四处拍照,还有洋人过来。

    这个时代难以改变的是对高速的追求。绿皮车因为票价便宜总是受到低收入群体的欢迎,他们宁可时间长些、条件差些,只要省钱就好。连京沪铁路绿皮车都停运了,京沪间88元的低价票成了历史,即便绿皮车还会和高速车共存一段时间,但从长远趋势看,它肯定要退出历史舞台。

    于是有车迷建议:“可以尝试旅游,慢悠悠地晃,就像四川的嘉阳小火车,实在不行,就当酒吧供人怀旧吧。”除了一些人的思想寄托,早就游弋在城市边缘的6417次列车似乎还没有找好自己的出路。

放大 缩小 默认
绿皮车上的“非典型”生活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