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晓闻
不久前在青岛,路遇撞飞自行车而企图逃逸的肇事司机,一出租车司机不仅立即报警,还通过出租车上的对讲机招呼其他8名的哥一起堵住肇事司机(本报11月4日A08版曾报道)。9名的哥“路见不平一声吼”的正义感,给秋风乍起的岛城和人心渐冷的社会增添了几分暖意。
说“人心渐冷”,并不是对这个社会的绝望。所谓冷漠,只不过是在众多非议和层出不穷的“好人被冤”事件面前,公众对见义勇为、“路见不平一声吼”之类的行为产生了不自觉的畏惧和抵触情绪。所以才有那么多人路遇不平过而不见,甚至躲得远远的。
笔者一直相信,正义感和道德感始终都存活在每个人的心里。只是因为种种原因,路见不平时愿意站出来吼一声的人越来越少了。然而发生在岛城的九名的哥围堵肇事车事件告诉我们,其实有时候,只要有人敢于站出来高呼一声,几乎所有的“路人甲”、“路人乙”都是愿意随声附和、合力帮忙的。因为看客的冷漠和自私也只是表面现象,很多时候,只要有某种感召力,他们内心的正义感和道德感自然会呼之欲出。而这种感召力,不仅来自于现实中“活雷锋”们的正直无畏,还应该来源于社会对见义勇为者的客观评价和适当嘉奖。
其实我们应该相信,公道自在人心。哪怕见义勇为有反遭诬陷的风险,还是有人愿意在关键时刻冲上前去伸出援手,这才是我们需要的社会风气。不管你是不是曾经的“路人甲”,笔者都由衷希望,当下一次看到摔倒的老人、被撞的孩童时,大家都可以像这9名的哥一样,勇敢地召集起身边的人,一起伸出援手,将原本可以避免的悲剧及时阻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