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贺 通讯员 邵新田 赵冰茹
尽管近几年菏泽农产品出口额迅速增长,但面临的一系列问题逐渐浮出水面,随着日益“坚硬”的绿色壁垒,菏泽企业需要更多的国际信息收集渠道。同时菏泽初级农产品附加值低是出口的一大弱点,在面对国际大市场时,分散的农业经营模式也亟待改变。
国外绿色壁垒拦截菏泽农产品
“经过金融危机风波,许多国家均提高进口农产品的检测标准。2009年出口日本的农产品检测标准从六七十种增加二百多种。”菏泽佳美食品有限公司负责基地的经理李锐说。
金融危机以来,西方国家为加强对本国农业生产者利益的保护,利用卫生安全、质量认证、标签、包装、环境保护、计量单位等设置苛刻的技术性贸易壁垒,限制外国产品进入。
“这种贸易壁垒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菏泽市外向型农业发展。”菏泽市农业局对外贸易科科长吕文博说,随着欧盟、美国和日本食品安全标准不断提升,菏泽农产品出口依然面临很大压力。菏泽的农产品出口方向主要是欧盟及东南亚地区,欧盟的检测标准非常严格,因此菏泽许多中小出口企业就选择进口标准低、认证少的东南亚地区。
“高端人才十分稀缺,我们企业正准备启动第三期项目,需要大量高端人才,但是现在人才很难找。”李锐说,此外,人民币汇率升值,人工成本上涨等因素也使得菏泽农产品出口更加困难。
总体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规模小、实力弱。菏泽市现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074家,其中农产品加工企业只有184家,而且群体规模小,资本积累时间短,与大企业相比不具备竞争力。
初级农产品附加值低缺失自主品牌
菏泽市出口的农产品,主要是蔬菜、芦笋、罐头、大蒜、鲜水果、畜禽生肉、皮革制品、肠衣制品和木柳编等。其中初级产品占有比重大,加工程度偏低,产品附加值不高,农产品优质率、商品率和创汇率都不高,很难适应国际市场需要。
据统计,菏泽市农产品与加工产品产值之比仅为1:0.5,不仅低于全国1:0.9的水平,更远远低于发达国家1:3的水平。不但如此,菏泽农产品加工的档次、包装的精美程度都不如发达国家,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不强,价格不高。
李锐说:“初级农产品不仅利润很低,市场不稳定时甚至会赔钱,如简易包装的大蒜不但费用高,而且利润很低,这几年大蒜市场波动大,所以出口额的多少并不代表利润的多少。”
“可以说,菏泽现在没有一家农产品出口企业可以真正地对接国外市场,基本上都是经过国外的贸易公司进行运作,大企业更应该重视产销链的终端建设。”吕文博说。
近年来,虽然以品牌占市场已经成为菏泽市出口企业的共识,但由于起步晚,菏泽市农产品品牌仍存在数量少、竞争力不足等问题。而且“商标”注册与使用不平衡,没处理好“商标”与“品牌”的关系,打造大品牌的战略没有实施,影响品牌的培植和发展,缺乏市场号召力。
农户“小规模”难以应对“大市场”
菏泽市土地规模经营面积只有11%左右,农业仍是以农户家庭为单位的小规模生产为主,集约化、组织化水平低,影响了外向型农业竞争力的提高。单家独户农民,不能成为一个独立的市场主体,既不能有效地参与国内市场竞争,更不可能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同时,当前以分散种养为主的农业生产模式,难以实现对农产品生产的全过程质量控制。
“基地建设成本比较高,和农民签订产销合同并不合算。”李锐说,农产品基地内产品具有最低保护价,价格低时,农民愿意把农产品卖给企业;可是市场价一旦高于保护价,农民可能不按合同销售。曹县巨鑫源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贾景刚也表示了同样的看法:“这样的情况确实发生过,前几年就有一家企业因原料没有收齐,导致订单丢失。”
农业机械化程度低也是限制农产品出口的因素。据贾景刚介绍,菏泽笋农采笋全部靠手工,劳动力投入成本非常大。如果扣除劳动力成本,纯利润基本没多少。而在秘鲁,采笋已基本实现机械化,劳动力成本大大降低。
合作社作为农民自己管理的组织,近年来发展非常迅速,农民可以通过合作社和企业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可是现在菏泽能真正发挥作用的合作社很少。李锐也不禁感慨:“农村缺少‘能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