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齐鲁晚报数字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器官移植,患者多捐者少
供体来源不足成最大瓶颈,生命接力举步维艰
  • 2011年11月08日  作者: 杨林 李晓闻
  • 【PDF版】
  青岛市第217位遗体捐献者毛善励。(资料片) 李晓闻 摄
本报记者 杨林 李晓闻
  日前,青岛三家医院成为首批器官移植试点医院,但这并不意味着岛城的器官移植工作从此可以一帆风顺。由于受传统丧葬观念影响,目前青岛地区能从捐助渠道获得的器官数量极少,因等不到合适器官而离世的患者仍不在少数。
现状: 技术渐成熟,患者盼器官
  “青岛的器官移植手术量在全国偏少,与青岛的经济发展水平并不相称。”青医附院人体器官移植管理办公室主任张斌介绍,青医附院进行肝脏移植的历史可追溯到上个世纪80年代,当时属于临床试验,随着技术日渐成熟,1999年青医附院开始正式开展肝脏移植手术,2001年青医附院和解放军第401医院成为国家第一批获得人体器官移植准入资质的医院。1999年至今,青医附院肝脏移植已经做了60余例。肾脏移植已经做了20多年,目前做了300余例。
  解放军第401医院肝胆外科主任袁伟升介绍,医院于2003年开展肝脏移植手术,目前已经做了110余例,肾脏移植手术从1986年开展至今,已经做了近500例。器官移植手术量在山东省可以排到前三名。
  然而这些用于移植手术的器官,大部分是来自于亲属捐赠等其它渠道,来源于社会捐助的非常少,由青岛本地捐助的更是一例都没有。在青岛,器官捐献长期处于空白状态,直到前不久22岁河南姑娘喻扬的出现。在喻扬深度昏迷之际,她的父母赶赴即墨市人民医院重症监护病房,代女儿签下了自愿捐献器官协议。喻扬成为青岛首例、山东省第6例捐献器官者。
调查:
1、临床缺口: 150个患者只有1人 能等来“救命”器官
  器官移植业内有一个全国性的统计:每150个需要进行器官移植的病人里面,只有1个可以得到器官并移植成功。记者了解到,青岛地区的情况和全国差不多,很多病人在等待器官的过程中离去。
  “两个礼拜前做了一例器官移植,现在还有3名病人在医院等器官。”袁伟升介绍,解放军第401医院每年可以接诊二三十名需要进行肝脏移植的病人,因供体器官数量有限,去年肝脏移植做了十四五例,今年到目前为止肝脏移植已经做了10例,目前“器官越来越难弄”,每年都会有病人等不到合适的肝脏进行移植而离世。
  “再好的技术、再多的病人,没有器官也无济于事。”张斌介绍,青医附院每年等待肝脏移植的病人有二三十名,保守估计,全青岛每年等待肝脏移植的病人可以达到100多例,等待肾脏移植的有二三百例,这些病人中有一半以上因为经济原因放弃进行器官移植手术。
2、教学缺口: 近30名学生 共用一具标本
  与组织捐献、器官捐献不同,遗体捐献主要用于医学院教学使用,而这方面同样面临巨大缺口。据了解,青岛市每年至少需要150具遗体用于医学研究,但目前平均每年捐献给医学教学使用的遗体不到50例。作为青岛市主要的捐献遗体接收单位,青岛大学医学院的遗体标本非常匮乏,平均二十七八个学生才能共用一具遗体标本,距离平均每4至6人一具遗体的教学要求相差甚远。在有些解剖课上,只能由老师对着已经解剖好的遗体进行讲解,学生在下面听。而这对于培养医学专业学生的实践水平和操作技能是非常不利的。
  青岛大学医学院的工作人员也认为,传统观念仍是遗体和器官捐献工作面临的最大阻力,有些志愿者生前能够说服家人签下协议,但去世后家属也会在感情上一时难以接受,从而出现临时反悔的情况。刘志才是青岛大学医学院专门负责接收遗体的工作人员,工作35年来,他已经无数次被遗体捐献者的家属拒之于门外。
展望: 器官捐献,偏见有待根除
  一方面,每年有大量等待器官移植的病人,另一方面,来自社会捐助的器官却非常少。器官移植技术已日臻成熟,却难为“无米之炊”,岛城医院面临困境。
  袁伟升介绍,在中国、东南亚、日本等地,死后捐献器官的很少,主要是这些地方受儒家思想影响较重,认为死后要保留全尸。张斌也表示,捐献器官只能尊重病人及病人家属的意愿,病人及家属可以随时无理由退出器官捐献,所以对器官捐献的思想认识很重要,要让每一个人认识到“捐赠器官是生命的延续”,而目前受教育程度和文化背景所限,有意愿捐献器官的病人极少。
  “我们医生刚开始接触器官移植的时候心里都没底,更不用说老百姓了。”袁伟升介绍,2003年刚开展器官移植时,医生的认知也没有达到很高的水平,有时看了病历感觉心里没底。现在随着手术量的增加和技术力量的逐渐成熟,逐渐对哪个病人该做移植、哪个病人移植效果不好认知得更清楚。
  另外,很多市民在对器官捐献抵触的同时,对器官移植手术也持有偏见,医院在开展器官移植的过程中,经常会接触到一些市民因为不了解器官移植的相关知识,只要一提器官移植,就坚决不做。
  专家认为,对器官捐献,全社会形成共识还有待时日。
2000余市民 志愿献遗体
  记者从青岛市红十字会了解到,目前岛城的遗体和角膜捐献工作走在全国的前列,至今已经有2000多名志愿者签字,表示愿意在去世后奉献出自己的遗体,目前实现遗体捐献的有229例,实现眼角膜捐献的有30多例。在这两个方面,岛城都已经形成了从登记到捐献再到奉献林安置等一系列比较完善的体系。
  市民如有意愿在自己身后将遗体、器官或组织捐献出来,可联系当地红十字会,由本人提出申请,并由直系亲属签字同意。本人因身体原因无法提出正式申请的,也可以由直系亲属根据捐献者生前意愿,代为提出申请。红十字会将组织专家评审,看志愿者的器官、组织是否符合移植条件,并根据志愿者的情况安排采集器官的程序。志愿者去世后,由其家人代为联系红十字会负责接受并实施捐献。关于遗体、器官或组织捐献方面的问题,市民可拨打市红十字会电话80790667进行咨询。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