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齐鲁晚报数字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多亏这房,俺儿婚事不愁了”
今年农村危房改造工程将收尾,3000户贫困村民受益文/图本报记者曾现金
  • 2011年11月11日  作者:
  • 【PDF版】
  新房子有了雏形,陈恩昌(左)一脸笑容。
  农村贫困家庭危房改造安居工程是济宁市为民所办实事之一,今年全市计划改造3000户,目前已完成改造计划的99%。年内全市3000户贫困村民将搬进新居。日前记者走访了部分新居。
  ◎相关链接◎
  2007年,济宁市开始实施农村贫困家庭危房改造安居工程,此后,济宁市把这项工程连续4年列入为民所办实事,累计投入资金2.5亿元,完成农村贫困家庭危房改造13107户,新建住房40391间、74万平方米。2010年农村贫困家庭危房改造工作,被国家民政部授予全国民政工作创新奖。今年,济宁继续实施农村贫困家庭危房改造安居工程,连续第五年列入为民所办实事,资助3000户农村贫困家庭新建住房。
结束爷仨住一房,不愁儿子没媳妇
  在安居街道办事处满营村,村民陈恩昌的房子正在建设,“房子的墙体已基本完工,这两天就要覆顶,一周以内这个房子就能建完,儿子的对象问题也不愁了!”陈恩昌高兴地着说。
  今年62岁的陈恩昌,曾花6000元买了一个砖泥结构的老房子,但是住了5年后,房顶就坍塌了。此后他、女儿和儿子爷仨在邻居的房子里借住了一年。“儿子今年25岁了,到了结婚的年龄,因为房子的问题,儿子的对象问题还一直悬着。”陈恩昌说,连自己的房子都没有,哪有人给儿子介绍对象。村委会帮忙递交了申请,自己家成为农村危房改造工程的救助对象。  陈恩昌右眼已经失明、右腿还伴有静脉曲张等症状。陈恩昌介绍,家里还有两亩多地,平时种些玉米和小麦子。由于身体原因,没有办法外出打工。现在两个孩子的收入也不太稳定。“没有危房改造工程,孩子们的婚事心里真没底。”陈恩昌说。
有了自己的家,孤残村民不再孤独
  9日上午,在市中区安居街道办事处唐村,记者看到村民贾春风的新房,红瓦覆顶、水泥地面、水泥粉刷房身,房子大约60平方米。“房子刚完工,墙体干燥后,村里筹钱给他安装门窗。”唐村村支部书记唐秦岭说。
  唐村村民贾春风是一名智力、肢体残疾人,他和父亲原来居住在三间土坯房里,土坯房已经坍塌、房顶已经残缺不全了。在村委会的协调下,爷俩到村小学借住。去年他的父亲因肺癌去世,只剩下孤零零的贾春风。“他父亲去世后,就剩下他一人了,村里不能让他四处流浪,没有安身的场所。”唐秦岭介绍,村委会替他申请,民政部门将他列为农村危房改造的对象,有了自己的家,贾春风也就不孤独了。
每户改造房屋,可得2万元补助
  济宁市民政局救灾科科长侯亚男介绍,今年全市有3000户村民进行危房改造,目前已经完成本年度计划的99%,多数县市已经进入工程收尾阶段。市中区民政局救灾救济科科长谢守月说,每户居民能得到2万元的危房改造金,先期先支付1万元,房子完工验收合格后再支付另外的1万元。今年全区有80户居民进行危房改造,本月底将对这些房子进行工程质量验收。
  据介绍,农村危房改造工程的资助对象范围包括,住房困难的农村低保对象家庭、贫困优抚对象家庭、贫困残疾人家庭、分散供养孤儿家庭和因自然灾害造成房屋倒塌、严重受损且自身无力恢复重建的灾民户家庭。资助重点是最急需救助的无房、居住土坯危房以及房屋严重损坏已成危房且自身又盖不起房的农村贫困家庭,其中农村贫困残疾家庭危房不少于改造总数的20%。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