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齐鲁晚报数字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7人 106天 5万多公里
  • 2011年11月11日  作者:
  • 【PDF版】
本报记者 李珍梅
  106个日夜,22个国家,穿丛林、抗飓风,跨越亚、非、欧、美四大洲,行程5万多公里……11月3日,完成环球航行的中国海洋大学7名师生返回校园。在这106天里,师生7人除了每天践行游学理念外,还肩负着传播中国文化的责任。
环游情结 一本书触动的环游愿望
  11月9日上午11点,在中国海洋大学崂山校区4203阶梯教室内,新闻学专业大二的学生竞相靠前排座位坐,这一反以往课堂的常态。
  “今天那位去环球航行的老师要来给我们上课,以前就听说过她,今天终于能听她讲航行中的故事了。”大二学生小刘兴奋地说。小刘口中所说的“那位去环球航行”的老师,就是欧阳霞。今年7月19日,欧阳霞作为此次环球航行的带队老师与6名学生一起,乘坐日本“和平号”邮轮,从横滨出发开始环球航行。
  面对这样一位刚结束环球航行之旅的老师,学生们总有问不完的问题。“老师,106天你都去了哪些国家?有没有令你印象很深刻的经历?以后有没有把这趟旅行写成一本书的打算?”学生的问题一个接一个。
  欧阳霞说,这次他们乘坐日本“和平号”邮轮,与作家毕淑敏2008年携子搭乘的是同一艘船。“回来后,毕淑敏作家把她的所见所闻和心灵体会,写成了一本书《蓝色天堂》。”当初,就是这本书触动了潜伏在欧阳霞心底的环游渴望。欧阳霞说,当时间合适时,她也会用文字记录下这趟旅行。
环游学习 7名师生每天边游边学
  与欧阳霞同行的6名学生是从全校万余名学生中选拔出来的,他们需要经过院系推荐、教务处审查、专业心理测试、面试等5道严格程序,他们分别是海洋环境学院的曹诗嘉、海洋地球科学学院的潘国锋、化学化工学院的孙乐天、法政学院的郭小兰、外国语学院的胡静一、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的高晴。
  “报名的首要条件是成绩优异,有一门外语比较好,而且心理素质要好。”胡静一说,面试要用中英文两种语言,不仅要通过学校这一关,还要经过“和平号”船方的面试。“环球航行是我的一个梦想,但是,没想到这个梦想在我20岁的时候就实现了。”潘国锋出生于1991年12月,也是6名学生中最小的一个。
  7名师生乘坐的日本“和平号”与别的邮轮不同,这是一所环球性、世界性大学,借航行让更多人了解海洋、了解世界。师生的这次航行也是海大的Global University专项学习计划。欧阳霞认为,环球航行本身就是学习的过程,是一种全新的游学理念,学生们通过106天的海上观察和登陆体验的方式完成学习。
  在船上的每一天欧阳霞都要给学生上课,每到一地学生都要就所见、所闻、所想写一篇2000字的文章。“此外,我会设定一个主题,让学生自由讨论。那时船舱就是我们的教室,我和学生都盘坐在地上。”欧阳霞说,在“和平号”第一站抵达越南岘港时,当时越南因南海问题正与中国发生摩擦,师生们就这个问题讨论到凌晨一点多。
环游体验 徒步探访原始部落的文化
  在旅行中师生们用行走的方式,领略了不同国度的自然风情和文化。
  美洲国家危地马拉是一个原始森林保持完整的国度。胡静一说,在探访当地的一片原始丛林时,他们看到了与毒蜘蛛、自由嬉戏的猿猴。“当时真有种置身于原始森林的感觉,很享受这种原始感,但也感到很害怕。”另一名学生郭小兰说,出发前脑海中更多的是充满好奇和兴奋,而真正在路途中时,她领会到了上船前没想到的艰苦和困难。“船在海上漂泊时,其实是很孤独、很难熬的。”郭小兰说,在“和平号”从最后一站墨西哥返航横滨时,突然遭遇飓风和强热带风暴。为避开飓风,“和平号”停在海上漂泊,本来12天就要到达横滨,结果在船上多呆了5天。
  然而,最令几位师生难忘的还是他们在巴拿马看到的原始部落。“那里是一个与外界相对隔绝的部落。一群孩子看到我们来了,都围在车子的周围,伸长了脖子往里看。”欧阳霞说,最触动她的是那里的人非常淳朴,尽管他们与世隔绝,但他们脸上露出一种在尘世中罕见的快乐。
  “那里的孩子眼睛很大,在他们的眼睛里能看到一种彻底的纯净和清亮。”欧阳霞说,他们和这些孩子并不认识,也没有用语言交流,但孩子们的笑容却是那么灿烂和无拘无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