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齐鲁晚报数字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年底突击花钱这股风该刹刹了
  • 2011年11月11日  作者:
  • 【PDF版】
  □毛旭松

  网络上的一条微博,从侧面折射出突击花钱的现状。“年底将至,好几个大学同学来北京学习,有党校组织的,有行业内部系统组织的。一问才知道,今年的预算必须想办法花掉,否则就得退回去。现在的政府真是有钱,一年30%的财政增长,花不完也舍不得给纳税人退些税,而是千方百计要花掉。”(中国经济网 11月10日)
  到了年关,财政突击花钱的闹剧又开始不厌其烦地重演了,几成顽疾。部分政府单位的领导纠结于如何把本年度的预算花光,否则剩下的钱就要退回财政。于是,抚顺财政局购买天价U盘,长春公安局购买天价电脑等新闻就屡见不鲜。
  法律规定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政府机关花的正是民众上交的税款,按理说应该精打细算,统筹安排,让纳税人的每分钱都应该用在刀刃上。但可悲的是,个别部门对法律法规置若罔闻,大把撒钱吃喝玩乐,哪怕是钱多到花不完也不舍得退还给纳税人。看到上缴的税款被政府部门肆意挥霍,老百姓怎能心甘情愿?
  当然政府也早已发现“突击花钱”的弊端,每年都要发文强调,严禁突击花钱。但从审计署发布的情况看,预算资金被截留、乱用的情况依旧比比皆是,年年上演。《预算法》明文规定预算草案由行政部门编制,由人大审查批准。既然有明确的法律规定,为什么财政预算体制屡屡碰壁?究其原因在于,政府部门采购透明度不够,以及缺乏对财政的强有力的监督。
  现行的预算程序大致分为预算的编制、审批、执行监督。各政府部门揣着小九九报批财政预算,为了充分保证部门的正常运转,往往虚报支出,造成年终才发现剩余资金过多,既然要被财政回收,不如着急赶紧花掉。
  伴随着每年经济的快速增长,财政收入也是日益增多,如何合理分配资源考验政府的执政能力。增强对财政预算审批的权力,将各部门支出的每一笔钱予以公示,接受审计部门及公众监督,使财政预算更加透明可靠。唯有此,才能杜绝突击花钱的状况。

征稿启事
  “奇山所”是本报新开的面向烟台市民的评论专版,说咱烟台百姓的事,拉咱烟台百姓的理,是百姓发言的舞台,网友评说的天地。来稿邮件地址:qlwbqss@163.com,见报即付稿酬。同时,为联系读者,开门办报,开通QQ群:110841928,期待广大有兴趣的读者和作者加入。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