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齐鲁晚报数字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五里屯大洪拳拳打脚踢千余年
红火过后,大洪拳中的许多武技面临失传
  • 2011年12月09日  作者: 文/片 本报记者 李泳君 赵艳虹 张冬梅
  • 【PDF版】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狄瑞珍教学生学习大洪拳的场景。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狄瑞珍教学生学习大洪拳的场景。
  据记载,三国时曹操统一中原后,在现在的滕州荆河街道建五里军屯,因此五里屯成为当时的练武要地。1700多年来,五里屯的百姓一直保持习武的传统,无论老幼妇孺,几乎人人会练。经过五里屯人的努力,滕州五里屯大洪拳不断发展。2009年,“滕州五里屯大洪拳”入选山东省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源自少林 传至第五代
  3日,记者见到了“滕州五里屯大洪拳”第五代传人、现任大洪拳掌门人狄瑞珍。狄瑞珍老人今年67岁,初见他,老人很精神并极为健谈。狄瑞珍告诉记者,他出生于武术世家,受环境的影响,他从小就喜欢大洪拳,“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勤耕不辍,一直到现在。“我从六七岁开始练拳,现在都六十多年了。”谈到大洪拳,狄瑞珍显得很兴奋。
  狄瑞珍告诉记者,“滕州五里屯大洪拳”的祖师爷冯佩出生在清朝乾隆、嘉庆年间,早年丧父,家境贫苦,与母亲、姐姐相依为命。冯佩年少时热爱武术,长大后告别母亲,一路乞讨投奔嵩山少林寺学艺。学艺所成后回到家乡山东滕县。后来,冯佩在县衙申办官牒,在滕县城北关外开设一家护送银两的镖局并自任镖局领班镖师。开镖局需要联络远近武功高强的人士协助,于是,冯佩又自设武场,招纳青年习练武功。城西五里屯村的狄玉清等人闻讯,纷纷前来拜师学艺,滕县大洪拳自此振兴。滕县镖师冯佩也随之名扬各州府县及武林各界。
  “由于冯佩没有子嗣,后来冯佩将大洪拳传给第二代掌门人狄玉清,传到我这代都已经是第五代了。”狄瑞珍告诉记者。
历经辉煌 习练者众多
  “我的曾祖父狄玉清是冯佩的掌门弟子,深受冯佩的垂爱。后来,他先后在县城北关、五里屯开设武馆收徒传艺,为家乡培养了众多优秀的武术人才。”狄瑞珍告诉记者,后来他的祖父、父亲相继继承了大洪拳。狄瑞珍15岁时代父授拳。虽然练拳已经60多年了,但狄瑞珍对大洪拳依然情有独钟。
  狄瑞珍的徒弟当中,已经有十多个是60多岁的老人。“我的徒弟有的已经是爷爷辈或者是工作之后退休的,年龄都相对较大。”狄瑞珍告诉记者,文革期间是大洪拳的发展达到鼎盛的时期,那时候全民皆兵,上至花甲老人,下至顽皮孩童,人人尚武,武风甚盛。由于当时的五里屯具有浓厚的尚武之风,曾被多个媒体采访。狄瑞珍也多次受邀参加武术大赛,如第三届全国运动会观摩大赛、全国武术鲁屏杯比赛等武术比赛并都取得了优异成绩。参加比赛之后,狄瑞珍也从中吸收到了新的理论和技巧,并从中得到了很大的锻炼和提高,极大的丰富和发展了大洪拳。这期间,鲁南地区,运河两岸,城乡遍开武术花,到处都有打拳练武的身影。 
  狄瑞珍教授的众多弟子也在省市各级别的武术比赛当中脱颖而出、捷报频传。其弟子狄崇臻曾在少儿武术比赛长器械中获冠军,弟子狄崇新也在枣庄市第二届运动会比赛中获佳绩。

招法多变 拳风刚劲有力
  谈到大洪拳的技击,狄瑞珍告诉记者,大洪拳架子刚劲有力,初练刚劲、明劲,再练柔劲、暗劲,后练混元劲,刚中有柔,刚柔相济,连绵不休。因其极具搏杀实效,故近代以来先后被太平天国起义、义和团农民运动的义军和微山湖独山“三唐”农民起事义军练兵所采用,并赋予了神拳的色彩,加入军中战斗时的刺枪、托枪、刀劈、落马倒地后翻滚防守等技法,运气为拳,化掌为刀,拳掌并用、刚柔相济、攻守自如。
  据了解,滕州五里屯大洪拳和少林寺里所授的少林洪拳有一定的差别。“五里屯大洪拳注重外家拳的修炼,而少林寺的洪拳注入了‘禅’的意境,偏向于内功的修炼,相对来说,外家拳习练起来更方便。”狄瑞珍告诉记者,“大洪拳讲求败中取胜,借力打力,变化多端,极具实战效果。但是在实战中要遵守‘能制服不打伤’的原则,以切磋交流为主。” 
  由于大洪拳实战效用好,常练可以舒筋活血,增加食欲。因此,在五里屯乃至滕州市习练者众多,博得了众多武术爱好者的青睐。时至今日,五里屯全村上下都非常重视大洪拳的发展,为此,村里还专门投资兴建了两处训练场。

筹划出书 传承大洪拳
  狄瑞珍告诉记者,现在习练大洪拳的人相对来说变得很少了。即使练武,也只是当做一种爱好而已。2008年7月25日,枣庄市首批公布滕州五里屯大洪拳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到了2009年,山东省公布的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大洪拳榜上有名。
  作为滕州大洪拳的掌门人狄瑞珍对这种拳技的传承付出了很多心血。自2007年起,狄瑞珍就自己出资10多万元到安徽、江苏等地实地采访收集有关大洪拳的资料,并打算编一本关于大洪拳的拳谱。采狄瑞珍说:“像大洪拳里面的黑虎拳、羊角拐、盘龙棍等珍贵稀有的武技不整理就会永远的失传了,老祖宗传下来的东西,我们不能丢。”
  狄瑞珍表示,在整理挖掘拳术的过程中,由于要付出大量的人力、物力,所以资金问题影响了出书的进度。“希望有关部门和社会有心人士能够重视保护文化遗产,将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发扬广大。”狄瑞珍说。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