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齐鲁晚报数字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78件“海贸遗珍”明日揭面纱
展出清代海上丝绸之路情景,展览持续到明年2月
  • 2011年12月15日  作者:
  • 【PDF版】
  本报12月14日讯(记者 孟艳) “‘海贸遗珍’清代广州外销工艺品展”将于16日起在青岛市博物馆开展,将展出广绣新娘衣裙、石湾窑白釉骑象老人、乾隆年间青花博古纹盘、象牙雕香囊等78件清代广州外销珍品文物,再现了清代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展览将持续至2012年2月。
  据青岛市博物馆一位负责人介绍,此次展览是与广州的交换展览,着重展现清代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盛况,除展出当时一些贸易珍品,也会展出瑞典“哥德堡号”沉船打捞出水的乾隆年间青花博古纹盘、象牙雕香囊等78件清代广州外销珍品文物。该负责人介绍,届时展出一幅清代广州对外交通图,该图描述当年中国人从广州港口出发,途经朝鲜、日本,再走向东南亚、欧洲等国家和地区的情况。
  据悉,此次展览共分为两大部分,展现了18、19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辉煌的对外贸易历史和东西方文化汇流的社会景象。78件套的文物包括青花、广彩瓷器、陶器、牙雕、丝织品、外销画等,从广州通过铁路12日送至青岛。今年年底,青岛市博物馆还将把《馆藏山东民间木版画展》带至广州展出,让广州市民看一下山东民俗珍宝。另外,《海贸遗珍》展作为青岛广州交换展览,将持续到2012年2月。
  据从广州博物馆护送文物抵青的工作人员介绍,广州地处南海之滨,自秦汉以来就是中外海上贸易的重要口岸,也被称为古代海运交通大动脉。东汉时期,汉武帝派船开辟海上交通要道,也就是海上丝绸之路。隋唐时期,造船技术和海外贸易非常发达,成为中国唐代市舶贸易的重要口岸,被誉为“天子南库”。1757年之后的80余年间,清朝政府实行“一口通商”政策,广州又成为我国海外贸易交流的唯一门户。广州手工艺人们就从那时起,根据欧美市场的需要,创作了很多既有浓厚中国色彩,又略带欧洲艺术风的外销艺术品,销到海外,使西方各国掀起了一股“中国风”,因此广州也汇集了不少丝绸之路精品。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