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齐鲁晚报数字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阳磁窑挖出清代“圣旨碑”
  • 2011年12月16日  作者:
  • 【PDF版】
  磁窑镇史志办主任宁廷常(左)和东磨庄村书记张德双查看石碑。
  磁窑镇史志办主任宁廷常介绍石拱桥的来历。
  12月10日,宁阳县磁窑镇东磨庄村村民在村里挖出一块咸丰五年立的石碑,因碑上“圣旨”二字引来村民关注。由于材质相同,不少村民将这块“圣旨碑”与附近一座清代单孔石拱桥联系起来,感慨说:“怪不得早些年,甭管多大的官到村过桥,都是文官下轿,武官下马,原来是因为有这块碑啊”。
石碑有孔 以前做过牲口槽
  12月14日,记者在磁窑镇东磨庄村委大院见到这块“圣旨碑”,碑体呈青白色,中间有条手指粗的裂缝,石碑右侧有两处贯穿碑身的凹孔。碑上方“圣旨”二字很清晰,约有10厘米高,中间三个大字,除第一个“褒”字清晰外,其余二字均模糊难认。一侧另有一行小字,显示此碑立于咸丰五年。磁窑镇史志办主任宁廷常介绍,这块碑高1.71米,宽0.66米,厚0.17米。碑身出现断裂,裂纹从碑身顶部一直延续到高1.04米处,但是整体比较完整。
  宁廷常说,村里有不少老人知道这个石碑,但是因为东磨庄村比较偏僻,也一直没有找到与这块石碑相关的文字记载。上世纪50年代,这块石碑被围在一个院子中,后来生产队把院子用作牲口圈。后来,石碑倒了,被用作食槽底板。“你看那两个窟窿,一看就是用钢钎凿的,我们猜测这块石碑可能被用来做牲口的草料槽了,四周用木板一挡,把割来的青草放进槽,这是两个用来沥水的眼。”
  后来附近村民盖房子,又把牲口圈推倒,牲口槽被扔在一边。因为盖房和修路,这块石碑逐渐埋进土里。

竖电线杆 挖出清代圣旨碑
  东磨庄村主任朱玉良说:“最近我们村改造农村电网,需要挖坑竖电线杆。10号中午,我和村民到石桥南边挖坑,村里一位老人说他屋后胡同里曾经埋过一块石碑。”朱玉良带人挖了一米多深,没发现石碑。因为下雨,他们打算放弃。恰好镇史志办主任宁廷常听说此事,赶到工地查看,又找了上年纪的村民询问。判断老人说的位置不错,可能村民在附近盖房和铺路,一层层抬高地基,所以埋得深。
  随后朱玉良等人又开始向下挖,挖到2米多深时,一截光滑的石板露出头。“石碑露头时,我们都以为是一块乾隆年间的家谱碑,因为村里有几块家谱碑就是那个朝代的。”村书记张德双说,但随后挖了几锨就看到石碑上“圣旨”两个字,当时所有人都紧张起来,于是几个人放下铁锨,用手慢慢把石碑挪出土坑。张德双说,石碑出土时就已经断了,考虑到修复,他们用塑料袋把周边的碎石装起来,与石碑一起放到村委大院里。 
石拱桥“权威”在于圣旨碑
  村里老人说,以前放石碑的院子很神奇,生产队的大公鸡放进院里就不打鸣。院里面养了七八头驴,从来不叫唤,拉出院子过了石桥才叫。记者连续询问了村里好几个60多岁的老人,他们都知道此事。村书记张德双说,看石碑的材质,不是本地岩石,倒是和几十米外村头的那座石拱桥很像。
  村民口中的这座石拱桥高3米,宽3.6米,桥长4米。桥拱用81块石板(长石条)组成。南北各40块,底部石板宽0.7米、长2.7米。越往上石块逐渐缩小,桥面用石板铺成,两边石板护栏已残缺。整座桥没有用一点泥灰,全是石块严丝合缝拼成的。
  宁廷常也推测石碑与石拱桥有关,“之前我就听说这里有座桥很有来历,相传文官下轿,武官下马。按说这不符合常理,一座石拱桥不值得文武官员这么尊敬,所以推断肯定有什么典故或者具权威的东西在这。现在想来,可能就是这块圣旨碑。”
  村民张云奎家就在北桥头,今年62岁的他指着门前的土路说,确实有“文官下桥,武官下马”的说法,路下面就埋着“上马石”。“上马石”长宽高都接近1米,但是不那么方正。他说桥南可能有一块“下马石”,不过那边盖了房子,估计找不到了。圣旨碑就立于桥南50米处。
立碑可能是 嘉奖修桥人
  “圣旨碑”内容已经难以辨识,因为首字是“褒”,推测是褒奖之意。“可能是为了褒奖村民修建这座桥吧。”宁廷常说,相传明清两朝,宁阳东西官马大道南路从东磨庄村穿过,与附近的南北驿道相连。“官马大道相当于现在的省道,交通繁忙。”东磨庄村东一座矮山上一条无名小河蜿蜒而下,流经东磨庄村,夏天水势很大,影响官马大道通畅。当地有个大户出资建了这座石拱桥。“当时修座桥花费可不小,可能当时地方官上报这一善举,所以获得咸丰皇帝嘉奖。” 
  说起近一百多年间东磨庄村有名的,家财丰厚能出资修桥的,就只有一个名叫张启祥的人。村民张秀寅说:“我们都知道这个人。传说这人文韬武略,外来土匪强盗都怕他,有‘不怕虎不怕狼,就怕小么(磨)庄张启祥’的说法”。以前东磨庄村名叫小么庄,后来逐渐变成了东磨庄村。相传张启祥后代不旺,于是做了很多修桥、补路、建庙宇、建祠堂的善事。村民猜测这座桥就是张启祥聘请能工巧匠修建的。 
  也有猜测认为,“圣旨碑”上的内容无从可考,不一定是给张启祥颁发的,这座桥可能是当时村民集资捐款修建的,因为很多人为建桥义务出工,所以感动了官员,上报给咸丰帝。 
  附近村民则说,不管是谁修的,这座历经一百多年的石桥很结实,现在还能跑满载的拖拉机。当初修建津浦铁路,还有洋专家来此考察学习。东磨庄村书记张德双表示,虽然,不知道石碑和石桥的确切来历,但也要保护起来。他打算把河两岸清理干净,桥面和两侧石栏板也要修葺。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