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齐鲁晚报数字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坑完亲朋,逃亡中还在骗钱
一男子先后诈骗50余万元,终被抓回
  • 2011年12月22日  作者:
  • 【PDF版】
  李某从山西被带回济宁。
  文/图 本报记者 晋森 通讯员 孟翔鲲 杨科妹
    以“开摄影店和买房”为由,骗了亲朋好友50余万元后“人间蒸发”;逃亡路上手头紧了,竟然还捏造身份在网上行骗。犯罪嫌疑人李某逃亡一年后,终于被民警在山西抓获。

生意赔了钱,就盯上了亲戚朋友
  犯罪嫌疑人李某,原是济宁一家广告公司的业务人员。2008年,李某做起了一条济南至四川的旅游线路生意,结果正好遇到汶川大地震,对这条线路的旅游影响很大,李某的投资一下打了水漂,赔了几十万。为了还债,李某只好把他的房子卖掉,日子也过得非常紧张。
  2010年2月,李某利用自己会摄影的特长,以开办摄影工作室为由骗了朋友36万元。尝到了甜头,李某随后又以家里买房子为由借了妻子娘家的亲戚10万元。之后,李某不断上演着拆东墙补西墙的伎俩,最终因为借不到钱,也还不了款,于2010年7月人间蒸发,此时他共计欠款已达50余万元。
  李某失踪之后,受害人王先生等多人陆续向公安机关报案。接到报案后,济宁市中区南辛庄派出所联合刑侦大队全力开展深度调查工作,多次到李某原在市中区的住地打探情况,然而他的房子早已卖掉,他的母亲、妻子也不知去向。

逃亡中缺钱,网络上扮女性诈骗
  逃亡期间,李某害怕被人发现,不敢以真实身份露面,仅靠打零工度日,手头十分拮据。为了满足生活需要,李某开始琢磨着如何弄点“零花钱”。李某日思夜想,最后盯上了互联网。
  2011年初,李某给自己捏造了逃婚去四川支教的程女士的身份。凭着这个身份,李某通过互联网联系上了在济宁居住的一名男子李先生。李某以其高超的骗术及其捏造的可怜身份,一番甜言蜜语,很快打动了在济宁的李先生,并以经济困难为由,多次向李先生索要钱财,被蒙在鼓里的李先生给李某汇款1万余元。

“我知道这一天迟早会到来”
  2011年5月26日“清网行动”开始后,南辛庄派出所紧盯此案不放,将李某列为“清网行动”的重点抓捕对象。南辛庄派出所联合刑侦大队、网安队组成了10人的追捕小组,分成2个小组,开展了新一轮的追逃攻势。
  2011年10月份,追逃组得知,李某妻子及其母亲为躲债,租住在嘉祥的一出租屋内。民警多次赶往李某家人住处做规劝工作,却没有任何收获,李某的母亲和妻子称,李某离开后就一直没有与她们联系。
  李某家人方面摸排不到有价值线索,民警有针对李某曾经做过到四川的旅游线路的生意,进行了摸排调查。民警直奔四川成都,经过两天的摸排调查,也未排查出有效信息,无功而返。
  一个个的线索接连断线,民警重新对线索进行了梳理。2011年12月初,民警通过摸排,终于获得了李某藏匿在山西临汾的确切线索,4名民警立即奔赴山西临汾。到了临汾之后,在当地警方的配合下,民警冒着严寒,在临汾城郊结合部展开进一步排查。经过整整一天的调查,12月11日,追逃民警最终将李某锁定在山西临汾一个小区内,并在12月12日下午4点多,最终锁定了李某藏身小区的具体房间。
  12日晚上8点左右,抓捕民警在当地警方的配合下,敲开了李某的房门,进门之后,追逃民警的济宁口音让李某明白了要发生什么,他先是一愣,待民警亮明身份后,便放弃了抵抗。李某恢复了平静后,口里反复嘟囔着,“我知道这一天迟早会到来……”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