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齐鲁晚报数字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16 雌激素的威胁
  • 2011年12月22日  作者:
  • 【PDF版】
  ◆书名:《救命饮食》 ◆作者:T·柯林·坎贝尔等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书名:《救命饮食》 ◆作者:T·柯林·坎贝尔等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提要:
  根据中国健康调查及营养研究的资料显示,西方女性一生中的雌激素水平,为中国农村女性的2.5到3倍,由于雌激素是影响乳腺癌的关键因素,所以这样的差距非常可观。
  全球知名的乳腺癌研究团体说:“有明确的证据指出,雌激素浓度是决定乳腺癌风险的关键因素。”雌激素不仅直接参与癌症进程,通常也指出其他雌性荷尔蒙的存在,而这些雌性荷尔蒙会提高乳腺癌风险。雌激素浓度和其他相关激素的增加,是因为典型西方饮食的摄取——脂肪与动物性蛋白质含量高、膳食纤维含量低的饮食。
  曾经有研究指出,比较各国情形之后会发现,只要降低17%的雌激素,乳腺癌比例便会大幅改变,因此中国与西方女性雌激素浓度的差距也更值得注意。中国健康调查及营养研究发现,中国女性血液中的雌激素浓度低了26%到63%、生育年龄减少8~9年,可以想见,这会带来多大的差异。
  雌激素水平为乳腺癌关键,而饮食能决定雌激素的水平,若借由饮食而把雌激素降到可控制范围,就能进一步降低乳腺癌风险。但遗憾的是,许多女性根本不知道这项证据。如果负责可信的公共卫生机构能妥善告知民众,相信更多年轻女性会采取实际、有效的措施,以避免可怕的乳腺癌。
  很容易理解,最害怕乳腺癌的想必是那些有家族病史的女性。家族病史之所以存在,意味着基因的确会影响乳腺癌的发展,但我听过太多人以“我家就是这样”的说法,而否认自己有自救的能力。宿命论的态度不仅抹杀了一个人的责任感,也严重局限了可能的选择。
  有乳腺癌的家族病史罹患乳腺癌的概率可能较高的确是事实。然而,却有研究团体指出,所有乳腺癌病例中只有3%可归咎于基因,虽然其他研究团体认为家族病史的影响力较大,但是美国绝大多数罹患乳腺癌的妇女,都不是因为家族病史或基因引起的,可惜美国人的心态仍然停留于基因宿命论。
  在1994年发现BRCA1与BRCA2会影响乳腺癌风险之后,这两种基因便成为众所瞩目的焦点。BRCA1与BRCA2若发生突变,便会提高患乳腺癌与卵巢癌的风险,而突变的基因有一代传一代的遗传能力。
  上述发现固然令人振奋,但其他资讯却被忽略了。第一,一般人当中只有0.2%带有这两种突变基因,由于基因突变非常少见,故一般乳腺癌当中,只有少数可归为BRCA1或BRCA2基因突变所造成。第二,导致乳腺癌的基因不只这两种,以后一定会陆续发现许多种基因。第三,光有BRCA1与BRCA2或其他乳腺癌基因的人,并不一定会发病,倒是环境与饮食因素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因为它对基因是否展现有很大影响。
  最近一项报告评论了22项研究,这些研究评估BRCA1与BRCA2基因突变的女性罹患乳腺癌与卵巢癌的风险。总体而言,BRCA1基因突变的70岁女性,罹患乳腺癌的风险为65%,卵巢癌的风险为39%;而BRCA2突变的女性,乳腺癌与卵巢癌的风险分别为45%与11%。这两种基因突变的女性固然罹患乳腺癌的风险高,但是高风险的女性仍应相信,注意饮食能带来莫大好处,毕竟带有这种稀少而危险基因的女性,约有一半并未罹患乳腺癌。
  简言之,虽然发现BRCA1与BRCA2对了解乳腺癌真相而言很重要,但是对于这两种特殊基因及因果关系的过分强调,大体而言是缺乏根据的。
  虽然带有这些突变基因的女性不多,但是我绝对认为透彻了解这些基因不重要。只是我们应该要提醒自己,这些基因要能“展现”,才会参与癌症的形成过程,而营养对于基因展现与否的影响很大——含有大量动物性蛋白质的饮食,对基因的展现影响很大。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