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齐鲁晚报数字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大赛初评委点评诗歌类作品
网络诗歌最关注生存和人性
  • 2011年12月23日  作者:
  • 【PDF版】
  李红春
  张艳梅
本报记者 邱祎
  由本报和山东文学、网易联合主办的中国首届网络文学大奖赛收到的作品中,诗歌以29102首超过了小说和散文之和,成为数量最多的参赛门类。近日,记者采访了大赛诗歌类两位初评委山东理工大学教授张艳梅和山东师范大学副教授李红春。两位评委表示,此次大赛网络诗歌的创作更加丰富自由,好作品不少,但是也容易流于直白和自恋。
  网络诗歌
更真挚和包容

  “网络诗歌与传统诗歌相比还是有差异,网络诗歌丰富自由,表现空间和艺术尺度比较宽泛。”张艳梅谈起这次参赛的诗歌作品时说,像微紫的《女性书》,不仅写出了女性的生命疼痛,而且向内寻求力量,获得自我救赎。从诗人敏感卓异而又饱含痛楚的书写中,看到了女性生命体验的丰富意味,女性意识的深度开掘,以及渴望超越的执着追求,读完后印象非常深刻,超越了多数传统诗歌。
  和张艳梅一样,评委李红春也对网络诗歌创作的自由和人性表示了赞赏。李红春说,网络诗歌在选题和内容上几乎囊括了人们可能面对、体验到的一切生活经验和爱恨情仇,极具包容性,这一点是传统诗歌所难以企及的。“作为这次大赛的诗歌评委,我觉得非常值,因为可以在阅读、筛选作品中,极大地拓展自身的人生视野,获得对世界更深的感受和认知。”
  除了内容,在形式上,参赛诗歌作品也很有网络写作的特点。“在文字编排上出奇制胜,表现出游戏化特色,呈现出纺锤、螺旋、阶梯、多宝塔等各种形状。”李红春告诉记者,参赛选手大多是体制外的民间写手,不太注重诗歌技巧的装点,也不太在乎来自权力等因素的规约,所呈现的情感与体验往往更为质朴真纯,很有打动人心的力量。
网络诗歌
促进了诗歌多元化

  在参赛题材中,两位评委表示乡土亲情类诗歌最多。“很可能与参赛选手的底层身份紧密相关。对那些出生农村、乡镇,因读书或打工进入城市工作的写手来说,在陌生、冷漠的都市空间,乡土亲情更显出慰藉生命的魅力。”李红春说,很多此类诗歌如《门被推开》、《回乡》、《我们的土》、《四分之四才是全部》、《亲人在上》和《小镇美如斯》等,因情感真挚、意象丰盈,受到初评委的一致好评。
  李红春表示,网络诗歌对诗歌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因为网络诗歌促进了诗歌的多元化。“诗歌不再仅仅是权力、精英和商业脚下恃宠撒娇的宠物,而是面向一切社会群体说话,挖掘人性哪怕是最为幽暗的角落。”通过阅读大量参赛作品,李红春坚信网络诗歌将更新诗歌的写作形式。尤其是借助于多媒体技术,网络诗歌已经具有了融合音乐、动画、色彩等于一身的可能。在情感表现、意境创造上将具有更强的能力,这也将改变读者对诗歌的欣赏模式。
  不仅如此,网络诗歌也有向“超文本”方向发展的可能。一首诗歌在超级链接的带动下,可以浓缩进另一个文本,形成自由的树状结构。诗歌在形式上也将成为立体、全息的艺术。对于传统诗歌来说,这带有革命色彩。
缺乏思想和审美
是网络诗歌的硬伤

  虽然网络诗歌呈现出很多让人兴奋的发展趋势,但是与传统的诗歌创作相比,依然有不少硬伤。“目前网络诗歌存在的问题是缺乏思想和审美的自觉,相当一部分是简单的抒情和生活的复现,艺术表现力较弱。”张艳梅说,有一部分作品距离真正的诗差得很远,平淡直白,缺少诗意。还有一些虽然诗风华美,但是感情空泛,停留在词语的雕刻、意象的经营和形式的迷恋中,缺少思想性,审美感觉的特质性和原创性也不够。
  李红春认为,目前网络大赛中的诗歌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尤其是在诗歌韵味的营造上,还缺乏必要的艺术张力和构思技巧。有不少诗歌最大的毛病就是无法提炼出经典的意象用来承载含蓄不尽之意。太过直白的诗歌也就失去了诗歌的味道,形同散文之后,就不是诗歌了。“我们当然期待诗人写出传世之作,网络是个很好的平台,网络诗歌的时代气息、生机活力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写作发表交流互动更迅捷。”两位评委对网络诗歌的前景都很乐观,相信在这个舞台上,会有越来越多的精彩诞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