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齐鲁晚报数字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喧嚣下和而不同的变奏
  • 2011年12月23日  作者:
  • 【PDF版】
  本报记者 姬生辉 范少伟  
    在街头,圣诞节的主题随处可见。 本报记者 李岩松 摄
  披上圣诞节的外衣,商家的促销活动为什么那么火?如何在洋节过程中保持中国传统节日?坚持包容和开放的心态,融入外来节日的同时保持传统节日的传承与发展也许是最好的选择。

文化融合
包容中各取所需

  “洋节盛行,折射出的是人们的社会心态,似乎沾上“洋”字,就是时髦,就是有品位。也难怪,较之中国文化,西方文化至今仍居于强势地位。”曲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周海生表示。
  周海生说,在一系列洋节的冲击下,传统节日有些被人们疏远了。西方的情人节、圣诞节等外来节日,较之中国传统节日内容丰富,情调浪漫,因此年轻人更容易接受。而与之相反,外国人却越来越对中国文化、中国节日表现出浓厚兴趣。“独具中国特色的传统节日,我们自己不去传承,即使不被别人拿走,也会被弄丢。”
  “文化要传承,也要更新,还要融合外来文化。但对于年轻人来说,千万不要轻视传统文化的价值。中国的传统文化,是我们置身其中的巨大宝库。好的外来文化我们不拒绝,但求远舍近的做法是得不偿失的。”周海生说。
传统节日
传承中期待创新

  22日,记者在市区几所中小学校进行了一个简单的调查。“圣诞节的由来?”20多名孩子面对这一问题,不能正确回答的占到半数以上。很多孩子认为,过圣诞节就是买漂亮的圣诞树,可以名正言顺地向爸爸妈妈要心仪已久的礼物,其他的统统不重要。
  “对孩子们来说,这不足为怪,但家长和老师们一定要注重教育引导,让他们对每一个节日的由来都能清楚地知道。”山东省民俗学会理事、民俗专家高建军说。
  高建军认为,随着经济的飞跃和以网络为代表的通讯方式发展,地球已经变得越来越小,各国文化交融也并不鲜见。但青年一代应该如何树立正确的传统文化观念至关重要。周海生建议,对孩子们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家长和老师的责任并重。家长应在有意无意中向孩子讲述传统文化;学校则应利用课余时间,开展古诗文诵读、国学知识教育。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